深切怀念韩伯武老师
韩伯武,男,中共党员,生于1943年6月26日河北省永清县,卒于2022年4月8日天津254医院,享年78岁。
韩老师1963年9月-1968年7月在南开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就读,并于1968年下半年被派遣到天津葛沽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又于1970年底被分配到天津外国语学校工作,一直工作到2006年退休。此间,韩老师先后担任过英语713班、英语712班、英语754班、英语771班等班级的英语教师,并在1980-1982年赴赞比亚参加中国援赞公路建设工作。
韩老师从教36年,初心不改,淡泊名利,甘做桃李林中的园丁,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并曾担任过班主任、英语学科组长、学校教科研室主任、教务处主任等职务,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改革,特别是为英语学科教学实验和改革做出过杰出的贡献。韩老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还积极参与了天津市高中毕业年级英语学科复习教学指导与教材建设等工作。
韩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慈相济,亦师亦友;对家人尽忠尽孝,无怨无悔。2003年退休后,依然积极参加和指导学校及校友会的各项工作,并为组织校庆和班庆活动、组建校友会总会和各地分会、编写《外校第一》和《外校家书》、创建校史馆和英杰书屋等公益性工作默默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韩老师一生平易近人,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同行的敬佩,并培育了无数既有中国灵魂,又有世界胸怀的英才。他是一位好同事、好老师、好丈夫、好父亲......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大写的好人,并发扬光大他热心公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韩老师没有离开我们,他永远活在我们“外校人”的心中!
卜算子·泣祭恩师
阴冷倒春寒,肆虐疫情施。
多舛人间今又惊,泪泣恩师逝。
今去无归期,痛彻人生已。
把酒千杯涕别离,难祭孤魂意。
外语学校情
英语教师〓韩伯武
1970年,天津外国语学校恢复正常上课,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到外语学校的。中间除借调到外面工作过两年,其余时光都是在外语学校度过的。
我最早教过的七一届学生现在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但他们不论在地球的哪个地方,上过什么名牌大学,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天津外国语学校。2005年是七一届学生离开外语学校三十年,71.3班在2005.7.13.晚7:13举行了大聚会。他们从深圳、北京回来了,从美国、意大利回来了,他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母校来了。三十年间,大家聚过几次,但这次,人最多。看着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他们要看看曾经上过课的教室——那座曾经是灰颜色的教学楼里的教室,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忆想当年。
几年前,七一届一对儿多年在美国工作的夫妇带着孩子回来探亲,把孩子带到学校交给我,说:“让韩爷爷领你看看爸妈当年上课的地方。”并且让孩子在他们曾经上过课的教室里听了两天课。
那座曾经是灰颜色的教学楼,古朴,庄严,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我一直在琢磨:是什么使这些学生对外语学校念念不忘,对外语学校的老师念念不忘?是因为我们一起在工农联盟农场挥过汗?是因为我们一起在大港油田采过油?是因为我们一起在动力机厂车过零件?是因为我们一起在609厂做过电缆?是因为我们拉练途中夜宿农家,煤气中毒,一起受过苦难?是因为我们一起从早自习学到晚自习?……是的,是它们的总和,是这一切所凝聚成的外语学校情结。当我们聚在一起畅谈往事时,大家忘不了的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外语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在外语学校遇到了一批年轻、生气勃勃的启蒙老师,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次,借一位八十年代初曾在外语学校执教的加拿大籍教师来访之机,与她同时在外语学校任教的老师,包括已退休或调出的老师们聚会在一起。一位在外语学校上过学,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老师的话令我感动不已。她说:“到外语学校,有到家的感觉。”
那位外籍教师借到中国讲学之机特意来外语学校,重游旧地,再会老友,也是因为外语学校情结?你看,她步入那座曾经是灰颜色的教学楼,轻轻地走,细细地看,若有所思,如朝圣一般。
我,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也是因为外语学校情结!
韩伯武:本校英语教师。1970年入职,2006年退休。在校工作36年。
英语教师〓韩伯武
4月13日上午,突然收到邓子英老校长去世的噩耗,校友会秘书长高天明发来了消息,刘跃进打来了电话,邓老真的走了!
几天来,想的全是邓老,他的音容笑貌,他铿锵有力的家乡话,他高亢的京剧唱腔,一直萦回在脑海里。也想起了许多往事。我1970年到外语学校后,邓老就是我的领导。邓老身为校长,一点校长的架子都没有,十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几十年来我一直称呼他“老邓”,近几年改为“邓老”。
记得两年前夏天,我校英语71.3班请邓老在维多利亚酒店聚餐时就确定了今年的两件大事:一是参加天津外国语学校成立50年校庆,一是给邓老过九十大寿。席间,邓老兴之所至,起身有板有眼地唱了一段京剧。大家都知道,邓老每逢最高兴的时候就会唱上一段。今年元宵节我和几位学生去看望邓老,邓老说最近身体不好,已经几个月未出家门,并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还是唱了一段,气力仍然很足。临走,邓老坚持送我们到楼门口。当时,我们都觉得邓老并无大碍,像往常有惊无险一样,养一阵子就会好的。哪成想,这一面竟成最后一面,这一别竟成永别,这一段京剧清唱竟成邓老的绝唱!
邓老,我们还筹划着给您过90大寿呢,您怎么走了呢!
2011年秋,刚刚学了几个月绘画,我就给邓老画了一幅寿桃。我自知画得不好,且邓老家中名人字画多得是,哪里会稀罕我一幅小画儿?我只是急切地想表达我的祝愿。题上“祝邓老健康长寿”,我兴致勃勃地给邓老送到家里去。邓老见了很高兴,连说“好,好”。邓老先沏了好茶,然后拿出一个日记本,翻开一页,告诉我:“这是多年以前写给曹老爷子(我岳丈,我校英语教师曹焕敏的父亲。老人家曾在八十年代初从上海来天津住过一段时间,并与邓老结识)的一封信。”说完便用家乡话念了起来。邓老的信通篇文言,引经据典。众所周知,邓老的文史知识功底十分深厚,我听得似懂非懂。
还想起,1985年,学校小花园快建成的时候,有一天,邓老找我去他办公室(我们年级英语组办公室和邓老办公室只隔着一个门),说给小花园想了两个名字,一个是“春润园”,邓老当即给我朗诵了杜甫的《春夜喜雨》,说是取“春雨润物细无声”之意,这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还有一层含义,是从李润生校长和刘春雨副校长的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当时邓老已退居二线做顾问);另一个名字是“精勤园”,取自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邓老又说 “春润园”这个名字恐怕李和刘不敢用。
邓老为什么和我说这事呢?邓老说:“等定下来还得请曹老爷子题写园名。”
过了几天,李润生校长找到我,说花园快建好了,园名定为“精勤园”,请曹老先生题写园名。曹焕敏即刻给她老父亲写信转达领导意图。不几天,老人家寄来了几幅字。经领导选定,精心刻制的“精勤园”便镶嵌在花园门口了。
邓老给花园起了个多好的名字!“业精于勤”,不正是我校历任教师、历届学生的灵魂吗?不正是他们不懈的追求吗?不正是一种忘我的学习、工作状态吗?
如今,虽然花园不在了,但是往昔学生们“精勤园”里读书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朗朗的读书声依然响在耳边,邓老的教育思想依然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勤奋的教师和学子,从“精勤园”里走出的桃李已满天下。
邓老走了,身后留下了很多很多。
邓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
韩伯武:本校英语教师。1970年入职,2006年退休。在校工作36年。
英语教师〓韩伯武
2005.7.13.晚7:13,71.3班大聚会!
记得吗?
怎么会忘掉呢?!
世间的事,有些过去就过去了,有些却终生不忘。
经过高天明、高明、刘跃进三位同学半年的精心筹划,在毕业离开外语学校三十年后,71.3班师生于2005.7.13.晚7:13聚会在一起!想着这一连串的“713”三个数字,71.3班的师生激情澎湃!当你看着这几个数字时,请注意中间的符号和符号的位置啊!
三十年里,71.3班小聚过几次。这一回,组织者下了决心,动用了多种手段,成功地组织了71.3班大聚会。
2005年6月11日我收到“71.3班学友聚会”组委会发来的《邀请函》。
7月13日早晨8:20安风岐从深圳发来一张71.3班当年的毕业照。那是一张黑白的、七五年十月份拍的照片。对着这张照片,我看着当年的一个个小模小样,想着大家的名字,心潮起伏。不少人在以往的聚会或校庆时见过一次或几次,认出其中的大部分并不难。但是,有几个,在我那封存已久的记忆里搜来搜去,花了长时间才辨认出来。终于,一群孩子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了。
我急切地等待着期盼已久的聚会!
同学们,尤其是那些三十年没见的同学,我还能认出你们吗?你们还能认出我吗?我可是老了!
下午刚过五点钟,我便到了学校,我想在校门口一个个迎接孩子们,我想在见到他们的一霎那把他们缩回三十年前的小样儿。我要在黑白的历史和彩色的现实之间迅速穿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容易。
那个曾经总是两筒鼻涕的孩子朝我走来了,紧紧握住我的手。
他现在一表人才,工作颇有建树。
那个曾经瘦瘦的干瘪小孩来了,杨柳青人,大家常拿他开玩笑,操着杨柳青口音对他说:“兄弟,吃菜瓜。”如今,还是瘦瘦的,但是个子高了。乡音未改,这是他的习惯,在这个圈儿内,他不改,让我们一下子回到了当年。
又一辆汽车停在了门口,走下三个人,其中两位男同学我一下子便认出来了,看着那位女同学,我见傻。她拉住我的手,让我猜她是谁。谁呢?她,快五十的人了,这时却小孩子般的摇晃着我的胳膊,撒娇地说:“嗯(她拖了一个长长的音),您把我给忘了!”哎!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位男同学马上解围,启发我说:“她是塘沽人。”“宋金玲。”我脱口而出。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年从塘沽一共录取了三个学生,两男一女,男的是张建新和张春起,女的便是宋金玲。对不起了,宋金玲。你也不想想,别嫌我说你,你当年可是个丑小鸭啊!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没见过面,三十年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啊!看着眼前的你,我深信,你也曾经有过白天鹅般的时光!
孙月萍来了,带着她的美国婆婆、丈夫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别看她远在大洋彼岸,每次聚会她准到无疑。有时是借她回国之机聚会,有时她则是特意赶来。此次是专程而来?
一位男同学走了过来:“韩老师,还认识我吗?”“宫建春。”我没犹豫。还是那样有板有形。你是怎么保养的?那么年轻!那么阳光!他告诉大家他在意大利,并欢迎大家去意大利玩儿,包吃包住。有人说:“还包往返机票。”一阵大笑。
……
校园里,握手的,拥抱的,说笑的,拍照的……对,把这历史的一刻留住,留在71.3的班史里,留在外语学校的校史里,留在71.3人美好的记忆里!
会议室里,欢声笑语,餐桌上,举杯同庆。说不完的话,述不尽的情。很晚了,大家仍然依依不舍。
再见!再见!
……
一晃,八年过去了!
真的要再见了,明年十月真的要再相聚了,相聚在外语学校五十年校庆上!那又将是怎样激动人心的一幕哇!让我们共同期待。
韩伯武:本校英语教师。1970年入职,2006年退休。在校工作36年。
墨韵书怀忆逝人,铺笺朱笔写师魂。
轻轻一阙数行字,难表冰心玉壶尊。
讲台三尺育桃李天下
春秋百年留芬芳人间
--英75-4班全体 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