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游历长见识,此生未虚度 H. B. Dhawa (博士后)September 19, 2016 笔者2016年7月赴英国牛津大学开会,前后共三天,与会人士很多远道而来,费时费钱,所以三天会后并不着急回去,而是在英伦和欧洲各地再逗留数日;花了那么多机票钱开三天会就回家了未免太亏。笔者会后选择到一直未去的意大利,以实现多年的一个夙愿。欧洲有众多必去之地,如国际大都市巴黎、伦敦,还有欧洲建筑精华所在的捷克布拉格,此外当仁不让的就是希腊和意大利,因为这两地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得知笔者将飞往意大利,移居加拿大32年的北京老朋友王强老师(化名)毅然决然加入此行。原因有三,一是他足迹踏遍欧美,唯独遗落罗马;二是他和其他很多朋友一样,觉得和笔者出行比较有靠,而且有意思;第三,酒店费用平摊,省去一半费用。笔者和许多朋友结伴旅行过,众人都感觉笔者出门灵活应变、考虑周密。笔者认为,自己的最大特点是瞬间发散思维能力比较强,比如面对即将要完成的一件事情,笔者很快会构思出A计划、B计划、C计划,并会预见出每一个计划实施成与不成会导致的后果。
自由行没有导游和带队来为你安排一切,但是却多了自由支配的权利。回味起来,出外游历跃过的每一个坎坷都是乐趣。
旅行过程中有几个由于笔者灵活和谨慎而避免酿成大错的例子。第一个是在英国牛津,第二天一早要乘坐大巴赶往英国伦敦斯坦斯德机场。头一天下午笔者就开始侦查大巴车站,要确认几个问题:车站对不对?会不会车是对的,但是坐反了?等等。但是,笔者发现有两个车站近在咫尺,都朝一个方向。奇怪的是一个车站站牌上写着“通往各大机场(to all airports)”,另一个车站车牌却注明了笔者要乘坐的大巴车号,但是没有注明前往机场。这就有些让人迷惑不解了。笔者当时问了一个等车的年轻英国女士:“请问这个车站是去伦敦的吗?” 她很友好地说:“不是”。笔者多亏多问了一句:“我要去的是伦敦斯坦斯德机场。” 这个女士一听马上道歉说:“对不起,我以为你要去伦敦市区。是的,这个车站是去斯坦斯德机场的,我现在就是要去那里,你可以跟着我。” 笔者马上感谢她,并说:“我明天早上才去呢,现在只不过是侦查侦查(sluething)。” 她听我说了一个比较文言的词儿“sleuthing”有点懵,但是我重复一遍以后,她马上会心地笑了,道:“啊,你就是来查看一下(check it out)。” 尽管如此,笔者坚持要多问一些人,因为乘客说的未必百分百准确,万一她说错了,人家概不负责,最后耽误航班的是你自己。更何况,后来又问了三四个人,竟然大家说的不一样!有的说这个车站是对的,有的说那个车站是对的。笔者当即就想到,第一,要再问问车站旁边的餐馆、咖啡馆老板,因为他们常年在这里做生意,肯定门儿清;第二,要问问每一辆停站的大巴司机,司机一年365天跑这条线,问他们肯定没错。
果然不出所料,车站旁的餐馆、咖啡馆老板(很巧,都是当地中国人)都异口同声明确无疑地告诉我是哪一个车站。还有一个英国老太太更是热情,甚至帮我跑到一个大巴上问司机,道:“先生您好,这位先生想确认一下这个车站是不是有大巴前往伦敦斯坦斯德机场?” 这之后笔者又问了其他几辆停站的大巴司机。有意思的是,笔者问的一个候车乘客告诉我他也要去斯坦斯德机场,还向我描述这辆大巴是白色的,上面有什么字样。后来该大巴准点到达,三个小时开往斯坦斯德机场。
这说明人出门在外,一定要多几个心眼,多问问人家,这样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你别说,来罗马的时候王强老师和一对中国夫妻还真就坐反了火车,不得不下车朝相反方向再坐),而且还邂逅了这么多友好的陌生人,走到哪里心里都暖洋洋的。
后来到了意大利,打听个事儿比在英国麻烦一些,因为毕竟英国人说的是字正腔圆的英语,而意大利人大多英语不灵光。多数人一句不会说,少数人吃喝拉撒问寒问暖上会几句,较深沟通就如同鸡同鸭讲。此外,意大利更多的麻烦是处处没有章法,什么东西一会儿一变。比如说,笔者和王强老师乘火车前往罗马机场,按照打印的电子机票指示来到5号航站楼。多亏笔者为确保无误问了一个女保安,人家告诉我7月5日他们刚改到3号航站楼,居然没有任何电子邮件通知我们!于是我们赶紧又乘坐机场巴士回到3号航站楼。但是一个女服务员又指错了办登机牌的窗口,多亏我叮嘱她:“你确信吗?麻烦你再和你同事确认一下!” 她果然去问她同事了,回来告诉我们她说错了,我是对的。 此外,笔者在步行出门的时候,一路上会刻意注意一下有什么显著的标志性的东西,如有特色的建筑、街道、门帘等等,这样在回程的时候通过辨识这些事物能确保没有走错路。还有,笔者在安排观光线路上也通过瞬间发散思维来合理有效安排参观顺序,比如说,需要关门的安排在白天,特莱维喷泉和西班牙广场这类谈不上开张打烊的景点就往后推推,甚至半夜都可以去;因有罗马观光72小时通票,重点项目集中安排在头三天,教堂这类不收门票的可以暂时拖后一些。实践证明,笔者出行的确很少受罪,凡是跟着笔者出行的也无不说省心省力。
笔者还充当了文化大使。在英国,一日吃早餐,对面坐了一个貌似恐怖分子的胖子,原来他是巴基斯坦裔。笔者当即用乌尔都语演唱了巴基斯坦电影《永恒的爱情》主题曲和《万岁,巴基斯坦》(都是小时候听朱明瑛的磁带学会的)。此人惊呆了也兴奋坏了,连说笔者乌尔都语很地道!他甚至还跟着我哼唱《万岁,巴基斯坦》。笔者道:“您在英国生活那么多年,估计没有英国人会唱吧?但是中国人却会唱你们的歌。中巴友谊万岁!” 此人当即潸然泪下。
新浪网上有很多背包客的博客,都是笔者的最爱。看着他们的图文,你会感觉那样的人生才是你要的人生——与其花两三万买一个奢侈品,不如花在海外游历上。物质会随着时间推移让你不再稀罕,但是旅行的回忆却值得你一生玩味
|
南开校友/各界朋友信息交流公益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