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emblem
2
60
首页 健康 大千世界 校友
师生

旅游摄影

关于本网
纪念黄钰生先生逝世30周年
--追寻父亲的足迹

—参观西南联大、云南师范大学校史馆

作者:黄允 (黄钰生之子) April 15, 2020

9

曾经在西南联大工作过,学习过的人,无不认为这是自己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时期。

——摘自黄钰生《回忆联大师范学院及其附校》


南开惨遭日寇毁掠

1937年7月,日寇侵犯,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学校资产被掠夺,校园被侵占——其中南开大学,被敌人毁得最早,
毁得最惨,化为灰烬。

1937年7月29日凌晨日军炮轰南开大学。时任南开大学教授兼秘书长的父亲(黄钰生)和几位留守学校的师生冒着炮火硝烟
二次突围,父亲“撤离南开校园时,浑身泥水,一脸烟尘,满头乱发,眼镜架只剩一条腿,为了保护校产,个人财产尽失,
连一身换洗的衣裳也没来得及拿出来”,乘一叶之舟,离开在此生活和工作了十二年之久,却已满目疮痍被日寇焚毁了的
南开园,看到十余年心血毁于一旦,同行师生无不悲愤之余誓作复校之决心。

 颇具悲壮色彩的是,当父亲再見到张伯苓校长时,交到张校长手中的只有随身携带的像征南开园的全部“家当”的24把钥匙!
并对张校长说:我未能保护好南开大学,但我把南开各楼室的钥匙全部给您带回来了……。张校长热泪盈眶,紧握父亲的
手说:“子坚,你辛苦了!”

1早期南开大学校园,马蹄湖、思源堂、秀山堂

2木斋图书馆

3
被日寇炸毁后的木斋图书馆

41937年南开大学部分教师在长沙临时大学校舍前合影(左五为黄钰生)

5湘黔滇步行团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西南联大校歌

正当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辗转流离,避敌逃难,经过数月在湖南长沙集结,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但敌人的炮火廹使
他们再次撤离。学校再决定迁到位居西南边陲的 山城——昆明。将近三百名三校学生和十几位教师组成了湘黔滇步行团。

6湘黔滇旅行团在途中

7

8

9

10
 十一位教师参加了‘湘黔滇旅行团’ , 照片中为其中十位教师(左五为黄钰生)

历经六十八天,他们徒步越过中国最贫穷落后的省份,那里地势崎岖,匪患频发,风餐露宿,栉风沐雨,饥寒疲惫。

 “我们步行团仍然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满怀抗战必胜的信心前进,1938年2月中旬自长沙动身,4月28日到达昆明。那是一次有意义的
旅行。” 

                                     —— 摘自《黄钰生自传》

父亲是步行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担任步行团辅导委员会主席。他把全团的经费数万元巨款用布带缠在腰间,手扶竹杖,
自嘲地说:“我这是腰缠万贯,下西南呀!”。一些曾参加步行团的学生在回忆录中这样描写父亲的:他年纪最大,地位最尊,
晨兴最早,夜眠最迟;事无巨细,婆婆妈妈的,上下左右无不感佩;管理步行团的内外事务,工作做得十分完善和有条理,
虽有其他教授辅助,但责任重大,极为辛苦。

恰逢不惑之年的父亲,便在手杖上刻有“行年四十,步行三千”字样,纪念这段不凡经历,并引以自豪。

今天众多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著名学者教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
先秦史学家王玉哲、数学家严志达、著名诗人查良铮(穆旦)等,都是步行团成员。

在旅行团里还有一位“编外生”。他是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学生,学校被毁后,先到南京投笔应征,不久随国民党败军溃退下来,
后辗转多地才来到长沙临时大学报到,却因错过考试无成绩,被学校除名。他找到我父亲寻求帮助,父亲很同情他,并给予
资助,让他跟随旅行团一起徒步到昆明的新校重新报到,才又恢复了学籍,后毕业于西南联大。这名“编外生”就是后来成为教
育家、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著名教授的申泮文。

湘黔滇步行团诞生于抗日烽火,用行动表达了中国知识阶层坚持抗战的不屈的坚强意志,心系国家民族安危的伟大情怀。
毛泽东率领红军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与此相类,从长沙出发的长征对联大精神的塑造至关重要。这是一次坚苦卓绝
的长途跋涉,是中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赓续不辍的象征。

11
1938年西南联大负责人与湘黔滇旅行团辅导员成员合影(前排左一为黄钰生)

12
西南联大

13西南联大校徽及校训

14
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 为校训的布告(1938.12.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所处的时代,正是强敌入侵、民族危亡之时。“刚毅坚卓”是那个特定时代精神的结晶。其内涵要求国立

西南联合大学培养的人才必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15
 西南联大校歌歌词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16

1938年1月至10月,父亲出任西南联大建设长,负责筹划新校舍的建筑工程。新校舍虽十分简陋,却凝聚了父亲大量心血。

联大虽然任命卓有声誉,大名鼎鼎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担任建设处的顾问,但囿于经济形势,根本无从发挥他们的才能。

宿舍、教室的多是夯土为墙的茅草屋,有些是破旧寺庙改修而成。宿舍是茅草顶,在土墙上开几个方洞,洞上竖几根连皮也
不去的树棍,糊上报纸便是窗户了。教室是铁皮顶,下大雨时,宿舍会漏雨,教室顶会叮叮咚咚响,授课者只有提高音量
大声喊叫,学生才能听见。

17西南联大校舍

17-2西南联大校舍

33西南联大教室

45西南联大校舍区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坚持学业       教学相长

西南联大集三校硕彦,菁英于一校,物质条件虽十分匮乏,却毫无疑问是全国最好,精神文化最优良的大学。八年间,
他们茅茨土阶,箪食瓢饮,亦不改其志,在泥墙教室里保持了知识之灯长明。

 18设备十分简陋的实验室

19 被日寇飞机炸毁的联大校舍

在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校园内

20仍保留着部分原西南联大的校舍

43仍保留着部分原西南联大的校舍

21在现存联大校门前的留影

2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八年抗战,西南联大以壮伟的漫漫长征拉开帷幕,以数年的刚毅坚卓为之继,以悲壮的成功而告终。

对于西南联大而言,正所谓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国的三所著名大学,长途迁徒,联合建校,精诚合作,共济时艰,

风雨如晦,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联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标注,不但联大

值得纪念,在中国教育史上,乃至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值得纪念,这无疑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在人类的奋斗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23
西南联大师范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返北,联大
师范学院及其附属学校整建制留在昆明,联大师范学院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更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
师范大学。

 父亲担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的第一任院长(1938年8月——1946年)。并亲自讲授专业必修课“教育概论”。

父亲模仿了他的老师张伯苓校长在南开中学的办事作风,把南开的教育传统、办学经验与蔡元培倡导的兼容并包思想融注到师范学院。

  他希望:把师范学院办成类似牛津大学的学院,或者中国古代书院。

  他认为:体育、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他要求学生:衣着整齐而不华丽,仪表端庄而不放荡,口不出秽语,行不习恶人。

   有教师和学生对父亲的评价是:“强调纪律,讲究卫生,遵守纪律,太过死板”;“太较真,过于严苛”;“戆直而公正”;“在硬朗的外表
下深藏着一颗赤子之心。”

24父亲被任命为国立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第一任院长(1938.8.19)

25师范学院教授名单

群贤毕至      俊彦云集

师范学院以:“为云南培养优良师资”为宗旨,贯彻“通才教育”思想,传承联大“认真教学”“自由研究”的办学精神与传统,延聘联大知名
学者教学,因时因地制宜实行学季制,培养了很多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对云南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26 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院歌

27

春风熙熙时雨滋兮

桃李向荣實累累兮

28
光明柱

光明柱柱顶雕塑是像征光和热的火焰,柱身是由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篆写的:

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教学相长

美国历史学家易社强在他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师范学院的一些活动的:

 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熄灯。每日清晨,学生得排队做操,举行升旗仪式,并由黄钰生或查良钊(训导主任)训话。

  教师节那天,这个盛会有五百多人参加,活动以学生的音乐和戏曲表演为主,并由黄钰生和梅贻琦讲话。同其它场合一样提醒学生,他们肩负着教育未来几代人的责任。                                 

  学院从1938年12月12日开始,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传播光明”仪式,教授们举着没有点燃的火把,绕着熊熊篝火围成一圈。学生则在外面围成一个更大的同心圆,聆听黄钰生宣祷: 光和热是教育工作者的原动力,中间的营火,象征着光源,有无比的. 光和热力,老师们得自光源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了每个同学……大家各尽所能,更增加光源的强度。

   然后,教授们点燃手中的火把,并用他们的火把点燃学生的火把。这样,黑暗的体育场呈现一片光明,每个人围着篝火唱歌,
歌声此起彼伏:

      传播光明,传播光明;

      传播,传播,光明,光明;

      还要光明,还要光明!

     接下来,老师把火把扔进篝火,学生也跟着进行,这更增加了光和热。他们齐声唱歌,唱出了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心。

      父亲把师范生比喻成传播光明的使者,要求毕业生能“足以领导青年,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把提升青年一代
的思想和价值覌作为自己的使命。

29光明广场

301947级师大毕业生师生合影(左五为黄钰生)

联大师范学院附校

31

1940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小学成立。父亲兼任附校主任和英语教师。

 对于创办师范学院附设学校,父亲后来回忆说:这是“平生最满意的一件事”,“它们是我的得意之作”。

 父亲在《回忆联大师范学院及其附校》一文中是这样回忆的:

  我在附中的办学指导思想,主要移植了天津南开中学的那一套。

   认真教学。首先慎选师资。附中的教师全是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来自联大,一小部分由联大在校的优秀学生兼课,
像杨振宇、任继愈等当今著名学者,当年也曾在附中教过课。附小的教师多数是师范学院五年级的实习生。其次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教师要认真备课,讲课要清晰明了,使学生懂得透彻。作业要求堂做,少留给家里做。学生及时交,教师及时还。作文发还时,
老师要指出优缺点。

  不管当天有课无课,教师都要来校“坐班”,拒不执行者,解聘;自动辞职者,听之,不执行者,下学期不发聘书。

   由于教学认真,考试严格,附校的声誉日隆,影响日著,各界人士纷纷将自己子女送到附校读书。

   师范学院附校课外活动十分活跃。……如,学术团体方面有老师领导的人生社、有高年级同学自己组织的燎原社,出版墙报,
讨论学习,创作诗歌,漫画等,在附中與论方面颇有力量。学生会学主办的壁报《附中园地》,各班的壁报《长青》、《星火》、
《鹏风》、《海燕》等很有影响;此外,还有锄草,种菜等劳作,将卖菜所得作为基金,并成立了小工厂,另有合唱团,
戏剧等文艺活。       

    师范学院附校十分注重体育。……待后来校舍固定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操场,各种球队便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各队命名之新颖,
令人喜爱,稀奇古怪的命名又令人发笑;其竞赛之热烈,令人高呼。到了下午四点,课室无课,纵有人在温课也不得不出来到球场上
与众同乐。……在竞赛场合,他们表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那就是南开中学所提倡且坚持的体育道德。

32

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附设学校校歌歌词:

满眼是烽烟炮火,满眼是流离颠簸,

我们的国家正在风雨中奋斗,

我们却幸得一堂理弦歌,

前进吧姐姐妹妹,前进吧弟弟哥哥,

要知道身只此身,怎能不学须便学,

好时光,莫放过,正年少,莫蹉跎,

努力报答我们的的家国。

 歌词中充满时代的悲怆和历史的责任,这正是战火中莘莘学子的声声呐喊,拳拳之心。

        可以想到,当年的校园内一时间,“满眼是烽烟炮火,满眼是流离巅簸”的悲愤和“前进吧姐姐妹妹,前进吧弟弟哥哥……
努力报答我们的家国。”的呼唤响彻了整个校园的上空。

33
联大附校校徽

39 
云南师大附中校徽

34
云南师大附小

35
1982年父亲与云南师大附小的少先队员合影

每当父亲回忆起当年附校的情景,总是风趣地说:“我爱青少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见到他们,我总喜欢摸摸他们的头,
感到这是一种乐趣,我称之为’摸头之乐’。”

师范学院附校的德育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熏陶重于管理,实践重于说教,以校风熏陶学生之品德与情操,不以规章细则
来束缚学生之活动与行为。德育分布于全校之各部——寓德育于教学、于体育、于课外活动、于童子军……

 自尊、自治、自爱之情操是附中训育的目标。

  附校注重集体精神之培养。……班与班之间通过训导课的组织协调,通过竞赛与合作成为一个大集体。大集体之荣辱即是班
集体之荣辱,班集体之荣辱即是个人的荣辱。

    附校有自己的校徽,三环交套,紫、白、黑三色交镶,表示联大由三大学组成。附校有自己的校歌……这也是熏陶集体精神的文艺。

     关于附小,我只用一句话概括:年轻的园丁精心培育幼苗。他们:一,有自治会,经常出版《附小壁报》;二,有合唱团,

表演精彩,有音乐家的风度;三,有图书馆,由同学自己管理;四,有菜圃,各班一块,看谁经营的好。……我们经过附小时,
嗅着花香,看着花色,便想到这儿有一个花圃,里面培育着中国最宝贵的花朵。

                       ——摘自黄钰生《回忆联大师范学院及其附校》

36

37
1947.4.27日,清华大学建校36周年校庆时的合影. 照片左起依次为:原西南联大训导长,时任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时任北大校长胡适;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院长,时任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

以下照片均为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

38

40清华、北大、南开三校校训柱

南开坚定如山,北大深广如海,清华智慧如云

——(黄钰生)

41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46民主草坪 闻一多雕像

1946年7月,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遇害,父亲写挽联哀悼这位往日好友:

同乡 同学 同事 同步行三千里

回首当年伤永诀

论品 论文 论学 论豪气十万丈

纵观古今有几人

47

时光飞逝 岁月如歌

薪火相传 弦歌不辍

八十年前,在“烽烟炮火,流离巅簸”中,联大师范学院和附校筚路蓝缕艰难初创,先辈们抱以爱国情怀,孜孜矻矻,在这块红土大地上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奇迹。

八十年来,沧海桑田,名随世易,上下求索,砥砺前行,经几代人用智慧和汗水,激情与奉献铸就了学校的成长、发展与辉煌。

可以使父亲欣慰的是: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和附校,正如您在一首《忆江南》的词中所描写的:“苗圃三环初播种,而今杞梓郁葱葱。”看到这些,您一定是“老圃乐融融”了。

可以使父亲欣慰的是: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和附校已是桃李芬芳,硕果累累,云灿星辉了。也正如您在师院校歌歌词中所写:

春风熙熙时雨滋兮 桃李向荣实累累兮

48父亲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史馆的塑像

49父亲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史馆的塑像

还是懵懂少年便被挟裹在上山下乡运动的旋涡中,二十余年,蓦然回首已过不惑之年,父母却都离去,我对父母的了解甚少。父母逝去多年,总想写些回忆父母的文字以寄托思念。苦于对父母了解的甚少而无法下笔,近几年随资料收集的渐多,父母在我眼中渐渐清晰且高大起来,反而觉那支笔愈加沉甸甸的了。

父亲辞世三十载,却一直没有机会用文字来表达对父亲的缅怀,引为憾事。

父亲在世九十二年,经历了“三次国体变革,四次国旗变更”。

父亲在南开中学受到严格的科学训练以及为公众服务的良好锻炼,在“五.四”运动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厚修养,又从西方文化中广泛汲取了营养。养成一种凡事要问为什么的科学态度和“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表里如一的坦率作风。

1925年,心怀强烈爱国热情的父亲,回到祖国,跟随张伯苓校长立志终身从事教育救国的事业,至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七年在南开大学的教育生涯(包括西南联大的八年),力图通过教育,塑造出有知识、有能力、身体健康又拥有满腔爱国热情的实用型人才。

父亲一生中,虽屡经坎坷及压抑,两次遭到粗暴而不公正的待遇,他却能安之若素,母亲对父亲默默的支持和他幽默性格都对渡过这些重重苦难也是大有益处。父亲仍能在耄耋之年,工作愈益勤奋,生活愈加“充实而有光辉”(语見《孟子》)。

岁月悠悠,时间最终给了父亲一个交待,历史终于向父亲报以微笑,还以公正。


父亲生前曾吩咐,他希望将来能将他老人家的骨灰一部分撒在昆明的滇池,一部分撒在天津的海河。

在昆明有父亲将教泽遗爱永留西南边陲的西南联大,联大师范学院和其附校;在天津有父亲曾躬身实践,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图书馆。

《生日自惕》

没世无闻浪嘘唏,白驹过隙事之宜。

前途景色真如锦,劝尔驴儿莫倒骑。

—黄钰生

【后记】 

去年我有幸参覌了西南联大和云南师大校史馆,学校有关领导和老师给予了盛情接待,校史馆老师在百忙中陪同并详尽讲解。在此,请让我代表黄钰生的子女们向云南师范大学的领导,向校史馆的崔汝贤老师和何斯民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

2

1

love

campus

1敬请大家一起呼吁:祖国文明建设应从央视和国营媒体禁刊酒类广告做起。酒,从精神到肉体已经伤害了无数国人!
-《海外南开人网》敬启

starAlcohol and Aging 酒精与衰老(英/中)

starHow Alcohol Affects Your Body 酒精如何伤害你的身体 (英/中)

star喝酒致癌原理

2

8

南开校友及海内外各界朋友信息交流公益網站

newyearwish (Back to Top)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10/22/2023 |
©2008-2023 NANKAIOVERSEAS, NONPROFIT WEBSITE公益網站 | POWERED BY BLUE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