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与中国的腐败 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头几个星期,习近平已经明确表示他盯上了腐败官员。他虽然还没有像1900年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eddy Roosevelt)那样走的那么远,但他表示出来的态度已经相差无几。罗斯福当年曾说:腐败的人、纵容他人腐败的人绝不可以履行公职。 可能还有一个因素会促使习近平借鉴罗斯福的经验。罗斯福时代的美国腐败猖獗,后来随着收入的增加、公民要求提高政府廉洁程度,腐败问题开始改善。根据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家卡洛斯•拉米雷斯(Carlos Ramirez)的研究,中国可能也在走一条相似的道路──实际上中国目前的腐败程度可能跟同一发展阶段的美国差不多。 腐败很难量化。拉米雷斯通过电脑,在1870年到1930年的《亚特兰大宪政报》(Atlanta Constitution)、《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以及1881年到1930年的《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当中,搜索关键词“腐败+美国政府”或“腐败+国会”,看能够搜索出多少文章。(他说,没有把《华尔街日报》包括进去是因为最早阶段该报还没有开始出版。) 他发现,19世纪70年代初期尤利西斯•格兰特(Ulysses S. Grant)当总统期间、同时也是“三K党”(Ku Klux Klan)兴起的时候,政治腐败大量增加。20世纪20年代又有一次增加,只不过增加幅度不大。那时是因为涉及油田租赁的蒂波特山(Teapot Dome)油田丑闻以及禁酒令时代的犯罪事件成了媒体报道的焦点。 接下来他研究中国的情况,在1990年到2011年的同一批报纸中搜索类似关键词“腐败+中国”或“中国的腐败”。他发现1990年报道的腐败案件相对较少,后面的几年大大增加。他写道,这种增加符合很多学者总体上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过去20年的腐败问题是愈演愈烈。 那么中国和美国相比情况又如何呢?他考察了两国在按人均收入衡量时相似发展阶段的情况。这里的人均收入按2005年的不变美元价格计算,剔除了通货膨胀和两国物价的差异。 在两国人均收入都是2,800美元时(中国1996年,美国19世纪70年代初),报纸报道中的美国腐败程度达到中国的七到九倍。到两国人均收入达到7,500美元(中国2009年,美国1928年)时,报道中的两国腐败程度大致相当。拉米雷斯总结说,这次研究说明,虽然中国的腐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相比美国以往的经历还没有达到十分危险的程度。 拉米雷斯承认,美国报纸对中国腐败案件的报道可能没有它们过去对美国国内腐败案件的报道那么多,特别是在驻外编辑记者越来越少的时候。他试图通过统计手段以及同透明国际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腐败指数中部分结果的比较来排除这种差异。他还指出,世界各地通讯社对中国的报道在美国报纸上都有刊载。哈佛大学(Harvard)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是第一批通过用电脑搜索报纸文章的办法对腐败做经济分析的学者之一。戈尔丁说,拉米雷斯的研究方法似乎经过细心设计,他的发现“很有意思”。 对中国来说还有更多好消息──习先生你听到了吗?拉米雷斯认为,腐败问题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假说。腐败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上升,然后又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进入发达阶段而下降。透明国际的腐败排名大体上验证了这一点。在它的排名当中,贪腐最严重的国家基本上全是贫穷国家。中国在透明国际最新的“腐败印象”名单里排第80名,差不多刚好是在名单中段。对中国这样的中等收入国家来说,这个排名或许很贴切。 |
南开校友/各界朋友信息交流公益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