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is Window关闭窗口

1937年7月28日,南开大学遭日寇炸毁

作者: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   文章来源:中华硕博网    2008-4-28
中华硕博网(http://www.china-b.com)

 

 学校是社会之公器,不应当成为战争的攻击目标。南开大学是私立教育机关,更是受国际公法所保护的。但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却有意识地以大学等文化教育设施为破坏对象。正如1946年11月中国代表团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届大会递交的报告所说:“抗战8年间,我国教育文化曾受敌人之重大摧残。日人认为各级学校均为反日集团,所有知识青年均系危险分子。为欲达其长期统治中国之目的,故极力奴化我国青年之思想,摧残我教育及文化机关,欲以消灭我固有之文化。因此之故,战时我国教育文化之损失,乃至是惊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成为全国国防最前线,日本特务和汉奸更加肆无忌惮地活动。在日军进攻天津前夕,曾有汉奸冒充新闻记者图谋绑架南开大学学生会成员,引来留校学生群起自卫。不久,南开大学商学院三年级一名学生遭到秘密绑架并被杀害。此后,日本军部强迫天津警察局命令“南大全体学生立即离校,否则,日人将自由行动”。这表明,日本侵略者正在有计划地对我校展开罪恶行动。    日本决定对南开下手,而且召开新闻发布会,著名记者爱泼斯坦详细记载了这件事情:
   下午,一片寂静。外国记者又被请到日本人的新闻发布会议室。“先生们,”那位在英国受过训练的、衣冠楚楚的日军上尉说,“今天,我们要轰炸南开大学。”然而一天前,他还谈到他可能被杀呢。
   “为什么?”外国记者异口同声地问。
   “先生们,这是因为暴乱的中国人在那里保持着军队。”所谓“暴乱的中国人”,并非用词不当。这是日本新闻发言人惯用的一个词,用来指中国军队。
   “不”,一位记者说,“今天早上我曾在那里,并没有看到任何军队。”
   “但那里的建筑很坚固,非常适于防守,中国人将利用它们。”
   “你怎么知道?”记者冒失无礼地问。
   “如果我是中国司令官,我会利用它们。”日本上尉满不在乎地说。
   “先生们,南开大学是一个抗日基地。凡是抗日基地,我们就要一律摧毁。”
   “你这是什么意思?”
   “南开学生抗日拥共,他们老是给我们制造麻烦。”
   “但是,上尉,现在校园内并没有学生,目前正放暑假,空无一人。”
   上尉真的发怒了。他说:“先生们,我是一个军人。我告诉各位,今天我们要炸毁南开大学,因为他是一个抗日基地,所有的中国大学都是抗日基地。”
   “那么,日本军队将要轰炸中国所有的大学?”
   “请原谅我。”
   这是历史的见证。日本要炸毁南开是早有预谋的。
   7月28日,侵华日军对天津发动全面进攻。

日本侵略者以猛烈炮火轰炸各教学楼和师生宿舍,并派出飞行第六大队以“九二式50千瓦弹”轮番轰炸。日本史学家石岛纪之文在其所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中说,日机连续轰炸天津4个小时,“其轰炸的目标集中在南开大学”。后来,日军承认“30日轰炸南开大学。其中一部分完全摧毁距天津城南方4公里的抗日据点南开大学”。7月29、30日,“中央”通讯社从天津发出报道:“日机对南开大学显系有计划残酷的破坏文化机关,秀山堂、芝琴楼全被毁,木斋图书馆亦有一部炸毁”;“两日来,日机在津投弹惨炸各处,而全城视线尤注视于八里台南开大学之烟火。缘日方因29日之轰炸,仅及二三处大楼,为全部毁灭计,乃于30日下午3时许,日方派骑兵百余名,汽车数辆,满载煤油,到处放火,秀山堂、思源堂(以上为二大厦,均系该校之课堂)、图书馆、教授宿舍及邻近民房,尽在火烟之中,烟头十余处,红黑相接,黑白相间,烟云蔽天。翘首观火者,皆嗟叹不已。”这场劫难使我校损失惨重,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工厂、实验室等设施损失殆尽,其中包括中文图书10万册,西文图书4.5万册及珍贵成套期刊理工科大部仪器设备,全部教学及办公用具等。以战前 价值计算,损失约663万元(法币),约占当时全国高等学校全部损失的1/10。此外,日军不仅炸毁南开大学,同时也对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进行毁掠,共毁坏房屋30栋、中西文图书5万册及全部基础设施。日军在野蛮轰炸我校后,立即对校园进行了军事占领。日军第27师团搜索队,第27师团病马厂(包括病马血清研究所),第27师团通信队及第二中队(装甲车编制)都曾长期驻扎我校,并把校园的一部分改为野战病院。我校师生被迫离开校园,辗转南迁.

南开被炸时,张伯苓不在天津。此前,他应邀出席庐山召开的“国是谈话会”。庐山会议后,他因故未能立即返津,不久传来日军侵占天津的消息。7月29日,他在下榻的南京饭店得到南开被炸的报告。他说:“时余并不惊讶,因此事已在意料之中。教育是立在精神上的,而不是立在物质上的。”他向“中央”通讯社记者发表谈话:“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这个谈话给予劫难中的南开师生极大的振奋,也是对全国人民强有力的昭示。“中央日报”为他的谈话发表“社评”指出:“62岁的老人,34年苦心经营的学府,一朝毁灭,而所表现的态度,乃‘重为南开树立一新生命’。这就是南开精神。”“全国同胞应郑重记着张伯苓先生的言论,全国同胞要发挥张先生讲的南开精神。”其实,不难发现南开精神就是一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教育献身精神,也是面对强敌威武不屈、誓死抗争的民族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