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emblem
1
60
首页 健康 大千世界 校友
师生

旅游摄影

关于本网

《開放自由的燕园》尾声--

那几位同窗学友后来怎么样了?

天津大學德語教授潘子立 , February 11, 2025

胡其鼎 

2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翻译家,1939年出生于上海,1956年考入北大西语系德语专业。1961年毕业,分配到音乐出版社当编辑。文化革命后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胡其鼎翻译、介绍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彼得·卡门青》《格特鲁德》《骏马山庄》)茨威格的小说(《看不见的收藏》《马来狂人》《猩红热》《旧书商门德尔》等多篇)。胡其鼎是《海涅全集》中文版(共12卷)两主编之一,并承担《海涅全集》第一、第二卷翻译工作,这两卷占海涅毕生诗歌创作的半数。他与君特·格拉斯联系,获得格拉斯授予长篇小说《铁皮鼓》在中国的独家翻译与出版授权,译文出版社2004出版胡译此书的最后定本。还发表过托马斯·曼的著名中篇小说《马里欧和他的魔术师》、瑞劇本《飄泊的荷蘭人》、《海狸皮大衣》、《马拉/萨德》等。

胡其鼎除了德语文学名著,也译西方文论与西方学术名著,如《诗学的基本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2年)、《体验与诗》(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收入“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等。在我看来,这是比翻译小说、诗歌难度更大的工作。

胡其鼎著有传记《希特勒》(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初版,经修订于1997年再版,此书列入《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并写作音乐家《舒伯特》传记,可能生前未及完稿。撰写文论与书评是胡其鼎中晚年倾注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另一项工作,发表的文论有《心理分析作家茨威格》《从一角藏书看德国的汉学研究》《马克斯·韦伯和蒙森的阐释》《现代流浪汉小说<铁皮鼓>》《瓦格纳与海涅》等,他在这方面发表的文章为数不少,可惜未及汇印成书。

胡其鼎有知人之明,说话很直,至少对我是这样。他对我说:赵鑫珊很聪明,他如果像我们这样坐得住,他的成就要比我们大得多。这话是1963年春天我去北京参加“歌德研讨会”时说的。那时我已出版了4本译作,赵鑫珊的处女作尚未问世。一次,他问我:你知道我家是什么成分,我父亲是做什么的吗?我说不知道。他说,你就是这样,头脑里没有政治。我家老头子是资本家,右派分子。我说,我交朋友,就看他本人是不是勤奋,正派,待人以诚,不管他是不是党团员,他父母是干什么的。如果发现他说假话,就不和他来往。他说,你还容易轻信别人,那样会吃亏的。

他晚年罹患肺癌,确诊时已是晚期。2013年1月下旬,我去北京探望他,他说:太晚发现,已经连手术也无法做了。这里的朋友,连最常来的某某都不敢来见我了,你怎么还特地跑来?他说话已是有气无力。我把带去的拙译《浮士德》(天津人民出版社版)交给他,并告诉他,此书插图是他写信提醒后,我嘱咐在德国的儿子儿媳搜寻来的。

其鼎的夫人俞人悦,广东人,音乐家协会会员、钢琴家,1962年就与我相识,还来天津看望过我,那时她和其鼎还没结婚。我去北京,通常住在胡其鼎家。他们夫妇俩两口字和上学的外孙女一家三口,住所只是两室一厅,并不宽敞。我去了,就在厅里安放一张行军床,戏称是“厅长(客厅之厅,非省厅之厅也)卧榻”。这次我不能继续那样打扰他们,和他们说了会儿话,便黯然辞别。俞人悦送我出来,说道:你是胡其鼎最好的朋友,你来看他,他是很高兴的。我们心里都明白,这就是诀别,只是都不說出来 。

2013年春节过后没几天,其鼎肿瘤破裂,不治身亡,终年75岁。

张裕禾 

作家、资深翻译家,也是跨越文学、社会学和历史的三栖学者。张裕禾1936年出生于扬州,少年时代热爱音乐,想将来做个作曲家,两次投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皆未被录取。1955年高中毕业,转而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法语专业。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认为“思想右倾,同情右派”,受到留团察看处分。196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外国语学院教书,同时被定为“控制使用”对象。1978年9月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加拿大拉瓦尔大学进修,如期回国继续任教。1984年重返拉瓦尔大学攻读社会学,1990年获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定居魁北克。

张裕禾这样叙述自己在加拿大的工作:

“我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后,一方面在魁北克的大学里教书,给历史系学生讲中国通史,给教育系学生讲文化身份与移民融合,给政治系学生讲多元文化社会,一方面管理一个为移民服务的机构,帮助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通过就业融入社会,同时还给魁北克市区的中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普及教育,培养孩子们文化多元、思想开放的理念和心态。”

1992年,张裕禾与友人合作创办“魁北克跨文化研究所”, 1999-2004年代表魁北克地区各国移民出任魁北克地区发展中心董事会董事。

以上的内容和引语均採自《<枫叶荻花>自序——一个追梦者的自述》,《枫叶荻花》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12月

张裕禾的主要学术着作有法文专著《文化身份与移民融合》(2004年)、研究文化身份的法文专著《20世纪魁北克小说中的家庭文化身份》(2009年)。2001年参与编写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 加拿大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文化身份与移民融合》一书有商务印书馆中文版本。

张裕禾译作颇丰。1963年初,音乐出版社推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法国著名音乐家、音乐艺术评论家德彪西的音乐评论文集《克罗士先生——一个反对“音乐行家”的人》,这是张裕禾的首部译作。此书出版后,立即走俏。不料遭到姚文元蛮不讲理的痛斥、批判,在当时的上海引发一场论战。当年与姚论争诸人,文革中无一不受迫害。2006年,张裕禾与阔别42年的老友沈志明先生在上海会晤,沈先生以商养文,正在编一套法国名家论文学艺术的丛书。第一辑五本已经出版,他邀约张裕禾翻译德彪西评论音乐艺术的论文集。张慨然应允。2012年2月,北京燕山出版社推出精装本《热爱音乐——德彪西论音乐艺术》。张裕禾的主要译作还有《梅特林克戏剧性》罗曼罗兰著《亨德尔传》等多种法国文学名著,并应邀参加《巴尔扎克全集》翻译工作。

我和张裕禾一直保持联系。他有新作问世,无论在加拿大或国内出版,总设法赠送我一册。上世纪80年代,他曾托熟人给我带来4张CD光盘柴可夫斯基选集、风衣、香水,以及一本德语原版《伯尔短篇小说选》。他常寄给我他在魁北克华文报刊发表的作品复印件,最近的一次是去年他偕同老伴游耶路撒冷写的游记。他比我年长,依然笔耕不辍,活跃在魁北克华人文坛。

林玉卿

1958年燕园不辞而别,我失落多時。後來,大约是1962年,忽然接到她的来信,于是又有聯繫。她告诉我,她已结婚,并说,回想在北大时,一年多常在文史樓“不期而遇”,相信都是真心的,彼此都不存什么功利之心。而这种情愫是在彼此接触、相处自然产生的,因此格外可贵。又说,她希望我不会因这一段经历长久在心中留下阴影,影响自己的生活等语。

林玉卿1958年北大历史系毕业后,她先是在扬州,后调到四川大学教書。她来信说,她与人民出版社联系,出版社同意出版《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反非常法斗争》一书。此书是她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书,在北大时我帮过她译出一部分。现在她提议两人合作翻译全书,译者署两人的名字。那首写初次見面心情的小诗,敝帚自珍,還沒燒掉。无论如何,毕竟是自己曾經喜歡過的人,希望她生活得好,健康,快樂。她需要我帮助,只要力所能及,自无不尽力帮衬之理。于是,自此,青年时代的热情遂转化为诚挚、纯粹的友情。

1970年秋,林玉卿检查出患乳腺癌, 第二天立即动身去上海手术。術後需用秋水鹼,內子找熟人求購,每月按時寄去成都给她。

林玉卿三次來天津看望我們一家,與內子相處甚歡。大约是1975年这一次,说我们家笑声比她家多。她告诉我,她与王子野先生联系,问及那本译作能否出版,王答曰:他已不是社长,此书未列入计划,出书无望,对此他无力改变;但他会力促社里支付译者赔偿金。她说,这次来就是为此事,赔偿金400元,我们就对半分,各拿200元吧。

她家先生王珮君是高能物理专家,杨振宁先生来南开讲学,王君总带他的博士生前来,他也不止一次来我们家(是個很好的人,學問家)。

當年的燕園名芳,舞會皇后。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德國史專家首個訪德七人代表團成员之一。她最後一次來天津,是為讓我幫她在出訪前做語言準備,时在1981年初夏。在寒舍住了一星期。我們那時住處狹小,一家四口,居室不過13平米。我很慚愧,只能委屈她睡在不足4平米的儲藏室。她自幼家境一直很好,恐怕从未想到会接连多日在这种储物间过夜。

林玉卿一直和我们保持联系,她給我打電話,有時內子先接聽 ,聊多時才給我。

现在她和我仍有联系。

赵鑫珊

2教授、作家、哲学家,2004年“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评委,上海世博会顾问。1938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由于他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的不良表现,受到“勒令退团”的严厉处置。北大西语系自55级开始,学制改为5年制。北大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借书阅读也很方便,赵鑫珊为此舍不得离开北大,自愿留级一年,因此于1961年毕业,在北大待了6年。赵鑫珊所著《我是北大留级生》对他的传奇式北大时期生活记叙甚详。他毕业后分配在科学院北京农业研究所工作,后调入北京哲学研究所,后又调上海哲学研究所任职。科学院与哲学研究所之间切换,研究领域广泛,从土地、粮食、人口到现代西方哲学,再到东西方文化比较,他的学术生涯丰富多元,成果丰硕。

赵鑫珊厚积晚发,其处女作《科学艺术哲学断想》(1985年初版)一经问世,便引起学术界、出版界广泛注意,他的著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年年有新作问世,一年出两本书的情形亦不少见,书目涵盖了《艺术哲学》《哲学与当代世界》《贝多芬之魂》《莫扎特之魂》《人类文明的功过》《希特勒与艺术》等,展示了他在哲学、科学与艺术交叉领域的深厚造诣。2010年出版长篇小说《上海白俄拉丽莎》(410千字),据我所知,这是他的他的第一本,也是唯一的小说。有论者称,他的作品集,如《赵鑫珊散文精选》和《赵鑫珊文集》三卷,是他思想与才华的集中体现。
2008-2009年我国(包括香港地区)中学把他的6篇散文收进语文教材。自1985年5月至2010年5月,25年间,赵鑫珊总共出了65本书,大多是三四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包括《孤独的寂寞》《“王”这个汉字》。

2006年以后,他赠送我4本他的著作:《艺术哲学》《澳门新魂》《历史哲学》《上海白俄拉丽莎》。他在赠书《艺术哲学》的扉页上写道:“北大同窗 潘子立 雅正  我们是一起长大的,我们永远是兄弟”

赵鑫珊可谓文坛奇才,超一流多产著作家。博学强记,读书既多且杂,近现代中国作家像他如此多产,其著述内容涵盖如此多学科的,恕我孤陋寡闻,除鲁迅、郭沫若外,实不知尚有何人。他的文章风格,独树一帜,时有奇思妙想,如天马行空,飘忽不定,又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
他问道:中国为什么不能给世界贡献一个爱因斯坦?
他只是提出问题,点到即止。

据闻三年前赵鑫珊被运进上海某医院,已无感知能力,不知如今是否尚在人世。

韩万蘅 

韩万蘅14岁参军,当水兵4年,积极要求入党,一贯政治表现很好。他上完三年级即被调出,提前结业,留校,由领导安排,师从德国(民主德国,即东德)专家学习教学法并承担部分助教工作。文革风暴初起,他就被揪出来,关进牛棚,批斗、毒打,罪名是修正主义苗子,自然不会只有这一条。敏感地察觉又一轮“触及皮肉”的“革命行动”即将到来,他被迫翻墙逃出北大,到舅母家养伤,后又逃至西北某地。

1982(82?83?)年韩万蘅调到天津外国语学院。在此之前,他已是德语副教授。韩有思想、有能力、敢说话,进取心强,在北大曾任德语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北大德语教研室主任一向由正教授担任)。如受重用,他会是一个促进事业发展的开拓型干部。也许由于他没能收敛锋芒,系主任成了他退休前的最后行政职务。

韩于1996年(记忆可能不准确)退休后仍获德国研究资助,携家人赴德,继续从事德语配价语法研究,不幸于1997年在德国因病逝世,享年60岁。随着他的离世,他已从事数年的研究项目——配价语法及配价语法词典——在天津无人有能力接着做下去,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方宛华

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认为“严重丧失立场”,受到“开除团籍”的严厉惩罚,后平反。上世纪80年代初期,她在时任驻德使馆外交官的北大同班同学帮助下,获德国洪堡奖学金,赴德进修两年,回国后调入鲁迅文艺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她翻译德语文学作品,也写评论文章,反响不甚突出。她的先生也是北大55级学生,中文系的,李商隐专家。1957年被定为右派分子。方宛华没有生育,她先生坐轮椅大概已有10年了吧。多年前她就曾表示不想和同班老同学多联系。她的近况,和我经常联系的北大同窗都不太清楚。

王志佑 

3

 

2019年9月,《挚友与先生——王志佑教授85周岁志》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封面内页题词:

“耶拿大学留学六年满腹经纶, 北大二外校验四十载满园桃李。 一支粉笔写就人生经历, 三尺讲台留下育人辉煌。”

如此评赞,并非过誉。入学时他是我们班年纪较大,但不是最大的的同学。《挚友与先生》之后,没听说他续有新作问世,也许年事渐高,此后便封笔了。王有一女,已婚,丈夫是德国人,她定居德国。两年前王志佑夫妇一同进北京一养老院养老,自此疏于联络。有同班同学发来王的近照,精神尚矍铄,去岁11月王90华诞,去信祝贺,惜未获回复。

 

 

【附】《開放自由的燕园》三篇:

1燕园忆旧二章:(一)学识渊博的老教授(二) 开放自由的燕园

1開放自由的燕园【续】

1

1【作者简介】潘子立先生是我国著名德语翻译家,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1938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55年厦门集美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60年毕业,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日德俄語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導,直至退休。青年时代开始尝试德语文学翻译。自1963年发表翻译作品威尔第歌剧脚本《阿依达》,累计出版翻译作品二十余种及散见于国内多种文学期刊、选本之诗歌、小说十余种。主要译作有《格林童话全集》《浮士德》《伽利略传》《轮下》《歌德诗选》《海涅全集》(第三、四卷)等。著有歌德抒情诗赏析《漫游者之夜歌》。潘子立的夫人许荣仙196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在天津大学任教,长期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工作,副教授职称退休。育有两个儿子事业有成,一位在德国,另一位在天津。

 

 

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

siyuantang

mainbuilding

lovenk

campus

star为了祖国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請央视和国营媒体帶頭禁刊酒类广告。

starAlcohol and Aging 酒精与衰老(英/中)

starHow Alcohol Affects Your Body 酒精如何伤害你的身体 (英/中)

star喝酒致癌原理

-《海外南开人网》敬启

8

2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2/18/2025 |
©2008-2025 NKENGLISH65, NONPROFIT WEBSITE | POWERED BY BLUE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