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平(1738-1793)所绘《叁国通览图说》附图中的《琉球叁省并叁十六岛之图》,是目前最早介绍钓鱼台列屿的珍贵歷史文献,也是在中、日、琉球的史籍中留存有关钓鱼台列屿属中国领土的重要文献。
林子平《琉球叁省并叁十六岛之图》,将钓鱼台列屿涂上与中国本土相同的红色(见附图中圆圈部分是钓鱼台),是钓鱼台列屿归属中国领土的铁证。
在日本人的著作中,林子平(1738-1793)所绘《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中的《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介绍钓鱼台列屿的珍贵历史文献,同时也是在中、日、琉球的史籍中留存下来有关钓鱼台列屿属中国领土的重要文献。此图用彩色绘制,其中日本本土用紫色、琉球王国用茶色、中国本土用淡红色(内中台湾岛用深黄色)。图中位于中国福建和琉球那霸港之间的花瓶屿、彭佳山、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山诸岛屿,皆用与中国本土相同的淡红色标示,领土意义十分明确,一目了然,无任何牵强附会之可能。
日右翼刻意瞒事实真相
正因如此,某些日本右翼学者对此图一向讳莫如深,极力贬低其历史价值。为达到否定钓鱼台列屿属于中国之目的,他们不敢正面评价林子平的这幅图(实际上是不敢面对事实),而是用文字还原的方法(因文字方有曲解之可能),试图贬低林氏此图的价值和意义。例如,由奥原敏雄着手起草、被日本官方奉为圭臬的琉球政府声明称:“《三国通览图说》虽把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作为中国领土,但林子平本人也承认,此书蓝本盖出于《中山传信录》。”又说:“他的《图说》,是由《中山传信录》内《琉球三十六岛图》和《航海图》拼凑而成。他把《三十六岛图》中未列入琉球领土的钓鱼台、黄尾屿等,机械地作为中国领土而着色。不过,即使在《传信录》的《航海图》中,也找不出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证据。”
以上琉球政府声明中的这段文字,亦可从反面证明,林子平此图是中国领有钓鱼台列屿的铁证。对于琉球政府这种以文字还原作狡辩力图贬损林子平此图的言论,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批驳说:“子平虽说自己所绘《图说》是根据《中山传信录》的地图,但他并不是无批判地原样照抄,子平研究了《中山传信录》及他的时代在琉球研究方面最具权威的新井白石《琉球国事略》等著作,加上自己的见闻而写成《图说》的本文和地图。而《传信录》的地图,各国之间并无分色,林子平的地图却有分色。”
江户时代视钓岛属中国
为了论证林子平所绘地图并非机械地着色,而是对当时各国边界的正确描绘,井上清教授还在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的谷村文库中找到江户时代(与林子平同一时期)的两种彩色摹本《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在其中的一份图中,琉球涂以赤色,中国本土及钓鱼诸岛涂以薄淡茶色,日本涂以青绿色,台湾、澎湖则涂以黄色。但在另一份图中,琉球是黄色,中国本土和钓鱼诸岛是淡红色,台湾是灰色,而日本则涂以绿色。将以上二幅图相比较,明显可以看出,江户时代的日本人都把钓鱼台列屿看作是中国的领土,这并非偶然,而是当时的历史事实。
对于这张具重大历史价值的地图,笔者认为有作较详细解说之必要。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初版于日本天明五年即中国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秋,由东都须原屋市兵卫梓(东京日本桥北室町三丁目)。
《图说》有五枚“附图”,分别是:《三国通览舆地路程全图》、《虾夷国全图》、《朝鲜八道之图》、《无人岛大小八十余之图》、《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其中《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为竖五十四点八厘米,横七十八点三厘米,该图中间部分题有“琉球三省三十六岛之图”,其左下角以小楷署名“仙台林子平图”。图中绘有从福建省的福州到琉球本岛的那霸的两条针路。其中南边的一条是由西向东相继标出“花瓶山、彭佳山、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山”,旁注有“此海路四十更船,日本道二百四十里”;北边的一条由西向东相继标出“定海所、里麻山、台山、鱼山、凤尾山、南杞山”,旁注有“此海路五十更船,日本道三百里”。这些岛屿皆涂以和中国本土(广东、福建、浙江、南京、山东省)相同的淡红色。
该图右下角(西南角)为台湾群岛图,包括台湾本岛、小琉球、鸡笼山、东沙、澎湖二十六屿等,用深黄色涂绘。
琉球本岛,包括最南端的八重山群岛(共八个岛屿)、宫古群岛(共七个岛屿),最北端的奇界岛,西南端与赤尾山相对的姑米山,皆用茶色涂绘。
日朝野认同钓屿归中国
该图东北角为日本九州,与琉球三国的奇界岛相对的是土噶喇岛和横从岛、半岛、中之岛等(统称北九洲群岛),皆涂以绿色。
很明显,从图的着色来看,林子平是将中国与琉球王国的边界划定为赤尾山与姑米山之间,此与琉球学者程顺则的《指南广义》所记姑米山乃「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的观点一致。在林子平的这幅三国边界图中,各国之间的边界线划分是十分清楚无疑的。就拿琉球王国来说,北以奇界岛与日本为界,西南以姑米山与中国为界,南端则以八重山群岛与台湾为界,领土意识非常明确。不像文章,可因理解者的不同看法而发生争议。由此亦可证明,林子平的地图将钓鱼台列屿划归中国领土,在日本已获得朝野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共识。
笔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东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时,亦曾找到一幅浅草文库藏的林子平《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以及一幅由东恩纳文库藏的林子平《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摹本。这两幅图同样将钓鱼台列屿涂上与中国本土相同的红色,这两幅图在井上清教授的著作中皆未提到,故在此作特别介绍,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钓鱼台列屿归属中国领土的论证。
此外,日本文化七年(1810年)春,由咏归斋主人山田联校修,温其轩藏版的《地球舆地全图》(见附图),是日本人绘制的一幅现代地图,该图的“小东洋”部分,绘有“支那海”(中国海)沿岸各岛屿,其中福建与琉球中间南边绘有花瓶山、彭佳山、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明确地将钓鱼台列屿标示为中国领地。这幅现代地图基本上是参酌林子平图而绘,表明十九世纪日本的地理学家亦认可林子平图。
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不仅在当时的日本广为流传,出现多种摹写本,同时也引起国际间的重视。1832年,法国的著名东方学者M.J.Klaproth将该《图说》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翻译出的原图也是彩色的,其中钓鱼台列屿等五个小岛也与中国本土一样标为红色,而琉球则标为黄色。钓鱼台列屿为中国的领土一事,对于西洋人来说也是很清楚的。
林子平著述钓归我铁证
中国人对林子平《三国通览图说》的了解和介绍,最早见诸清朝首届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该《诗草》卷三之「近世爱国志士歌」有歌咏林子平诗云:“拍枕海潮来,勿再闭关眠。日本桥头水,直接龙动天。”该诗自注:“林子平,仙台人。好游。屡至长崎。接西人,考外事。尝谓自江户日本桥抵于欧罗巴列国,一水相通。彼驾巨舰,履大海如平地,视异域如比邻,而我不知备,可谓危矣。著《三国兵谈》及《三国通览》二书,欲合日本全国为一大城。幕府命毁其板,固诸其藩。”随后,黄遵宪又在所著《日本国志》卷七之《邻交志四》中补充说:“子平少倜傥有大志,尝敝衣菲食,蹑高屐、冒寒暑、凌危险,跋涉千里,诸国山川要害,莫不谙知。最留意海防……当德川氏承平之际,欧洲诸国无事之时,而有林子平其人,悉外情,议防海,可谓眼大如箕矣。”
可见,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等书,并非儒者坐而论道之作,而是经过亲身调查考察所得。又因数平是书乃为海防筹边之目的而作,所绘三国边界地图必须格外精确无误,方能供当局作为军事防务之参考。因此,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的价值及其重要性是无可争议的。书中的《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为钓鱼台列屿归属中国领土提供了如山铁证。
(郑海麟: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太平洋学报》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