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 Yu of ancient times taught us: “If a ruler is indulgent in sexual pleasures, obsessed with hunting, infatuated in drinking fine wine and decadent music, living in luxury palace with exquisite murals and carvings, any one of these will definitely lead to the demise of the country.”
註①《旧唐书》为后晋张昭、贾纬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张昭、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先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后赵莹罢相,刘昫代为监修。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最初为避讳石敬瑭,取名《李氏书》,《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欧阳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註②唐太宗(出生名,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在位於公元 626-649 ),唐朝第二任皇帝、第一任宰相。唐高祖李渊次子,母亲太穆皇后窦氏,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共主,开创了奠定唐朝立国基础的“贞观之治”,因此成为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享负盛名的皇帝之一,亦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在灭亡东突厥汗国之后,被九姓铁勒、西域诸国国王、吐火罗叶护尊称为“天可汗”,成为首位天可汗。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于雁门关营救隋炀帝。晋阳起兵攻取长安后,受封秦公。唐朝建立后,封为天策上将、秦王、太尉、司徒兼尚书令,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隋末群雄,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而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在位时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贞观。
李世民登基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文治天下,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亦称为开元之治)以及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其真迹今仅存晋祠之铭并序碑刻。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崩于含风殿,享年51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谥号“文皇帝”,与原配文德皇后长孙氏合葬于昭陵。
註③《尚書》,原稱為《書》,為先秦時代政事文獻的彙編,內容以上古及夏、商、周的君王、重臣進行宣示佈告的講話記錄為主。《尚書》為中國文學散文創作之祖,文風質樸。《尚书》追述上古事迹,儒家五经之一,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原载《海外南开人》136期,12/24/2018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