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人生箴言【註】
伍语生 作於 01/2011
【譯者註】《海外南开人》電子期刊第43期的中译英“人生箴言”由该刊主编伍语生教授出题,让我来翻译。伍先生说,这几句话是他父亲从小就经常教导他的做人准则。共有十句,都是很重要的人生行为准则和格言。我想到是否可以用十四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这样试译了,英譯根據原文的主題增加了四行。應伍教授的邀請,在紐約南開校友集會上讀了一遍,很受大家的歡迎,尤其是受到兒童家長的喜愛,看来达到了预想效果。英國經典十四行诗有许多就是以道德说教为主题的,如莎士比亚的第116首十四行诗就完全是论述婚姻应该专一和对婚姻忠诚的誓言。 十四行诗起源于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在十六世纪初期英国诗人华埃特(Thomas Wyatt, 1503-1542)和亨利萨里伯爵(Henry Howard, Earlof Surrey, 1517-1547)将具有强烈人文主义色彩和反守旧思想的意大利十四行诗译介到英国。英国十四行诗体也称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体,因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成就和影响最大。其格律一般是前十二行叙事描写或论述,最后两行是结论总结。十四行诗还有其它格律要求,如每行都是五音步十音节;全诗分为三个四行体(quatrains)和一个双行体(couplet),而形式上全诗仍是一个诗节,不分成四个诗节。这四部分的内容变化及相互关系与中国传统作诗法讲的"起承转合"四步法颇为相似,但十四行诗的"合"的部分只有两行。典型的英国十四行诗的韵式为abab cdcd efef gg. 我为本詩英譯"Virtues in Life"配以十四行詩的形式,目的是为了这几句非常重要而且很实用的警世箴言有一个完整、順口便于记忆的形式。
伍語生,筆名 川遲。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重庆。日本飞机狂轰滥炸,中国一穷二白物价飞涨,社会风气糜烂,民不聊生。就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我却是在父母兄长拟定的座右铭:“读书用功,作事有恒,运动以强身。言多必失败,要自拔流俗,为人以勤俭、谨慎。人贵自立,言出必行。不为富贵所瀛,不为威武所屈。”的要求下渡过了我的童年时代,是在父母兄长严格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的。每天早起运动,背读唐诗,宋词,按时上学、放学回家。自幼就爱帮助弱小同学。当时的重庆社会风气糜烂,物价飞涨,兵痞横行,我自己就曾经两次被国民党兵毒打。日寇飞机狂轰滥炸,可是歌舞厅中照样是每天是“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的靡靡之音。 但是在学校中却是完全不同的天地。4,21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罢课,罢教;同学们义愤填膺,立志救中国,偷偷阅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8年于重庆与同学同登歌乐山我写下了《西江月》 “举目云涛晓雾,冷看群山劲松。努力攀登须从容,目标不会是空。心欲共天随往,快意当攀顶峰。驻立喜看朝阳红,有志方能成功。” 歌乐山, 重庆市风景区,山高雄伟气势磅礴。盼中国革命胜利,幼年立志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 1949年末重庆解放,1950年高中还未毕业我就激情满怀地参加了革命工作。1954年全国选拔优秀在职适龄青年投考大学,于二郎山脚下青衣江畔,野外工作队推荐我报名,我以报上公布的第一个名字考入了南开大学生物学系。在读期间南开十分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全国学生实行劳动卫国制,我响应号召努力参加体育锻炼,通过了劳卫制二级(最高级别)。我先后任班干部和系学生会主席。1958年毕业分配至沈阳农业大学任教《动物生物化学》,任教期间被学生赞誉为年青的后起之秀。 文化大革命中,我因被大字报将我所作《王若非同志在狱中》读后感一诗胡乱解释,在小东劳动两年。1980年家兄受国防部邀请回国讲学。接我来到美国,在纽约市立大学工作一年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工作到退休。 退休后任纽约《旅美南开校友会》会长,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共同主席,理事。参加华人社区活动。2000年创办《海外南开人》(NANKAI OVERSEAS)。后发展成了网上电子刊物,21年来在高东山学长和各位编委的共同努力下,《海外南开人》不间断地、默默无言地、为南开学子在海外留下了令人欣慰的足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