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诗作者简介】 徐锡麟(一八七三——一九〇七年),字伯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一九〇三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结识了陶成章、龚宝铨等人。当时留日学生因帝俄侵占我国东北,组织拒俄义勇队。徐受这一运动的影响,深愤清廷的腐败无能。回国后,他创建热诚蒙学,提倡军训。一九〇四年经陶成章介绍,他在上海加入了光复会。一九〇五年九月,徐锡麟在绍兴办大通学堂,设体育专修科,招金华、处州、绍兴等三府所属各县会党头目来校受兵操训练。学校规定,凡入校学生都是光复会会员,卒业后仍受学校领导人的统辖和节制。这所学校实际上是为革命积蓄力量的特殊的学校。 同年冬,徐锡麟再度去日本,欲学习陆军,未果。次年春归国,北游京师及辽宁、吉林,察看形势。他为了打入清朝军事系统,从中掌握武装力量,一九〇六年冬捐资为道员,被分发到安庆,先后任巡警学堂堂长,陆军小学监督等职。绍兴大通学堂则由秋瑾主持,相约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一九〇七年七月六日,徐在安庆制发《光复军告示》,刺杀巡抚恩铭,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局,与清军激战,陈伯平阵亡,徐锡麟、马宗汉不幸被俘。被捕后,徐独自一人承担责任,他对审问他的藩司冯煦直言:“我之罪,我一人当之,寸磔我身可矣,幸毋累他人。” 如此侠肝义胆,确是徐锡麟的超人之处。写完供词后,他被拍了一张验身照片,徐不满意,大声说:“且慢,脸上没有笑容,怎么留给后代? 再拍一张。”其表现出的一身正义豪气令对手胆寒。徐锡麟从容就义。 徐锡麟与秋瑾是表兄妹,也是革命同志,亲密战友 。清兵在徐公馆的东厢房的地板内,搜出包括绍兴大通学堂(秋瑾任该校督办)来函在内的起义物件多种,这导致秋瑾的身份暴露遭到逮捕。《戊戌喋血记》说,秋瑾听闻徐锡麟之死很感痛苦绝望,因此后来她放弃了可以逃出监狱的选择,而慷慨就义。 (原载《海外南开人》64期, 12/212) |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12/14/20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