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evity4
1 60
首页 健康 大千世界 校友
师生

旅游摄影

关于本网

- 知识就是力量 • 快乐有益健康

腸子的小心思 (摘要)

作者: 【德】朱莉娅·恩德斯(Giulia Enders) 译者: 钱为 May 16, 2023

1

书的作者是一位德国的生物学医学博士,因为从小饱受各种免疫疾病的折磨,得过各种稀奇古怪的皮肤病、皮质炎,她慢慢发现这些居然都和肠道有关,所以就走上了研究之路,一路读到博士毕业,继续投身在这个领域。《肠子的小心思》的作者,一位明明可以靠颜值但偏偏要靠才华征服读者的德国妹子,法兰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医学博士,两次获得Wilhelm UndelseHeraeus Foundation基金的支持。2012年,她的演讲《肠子的小心思》在弗莱堡科学脱口秀中获得一等奖,并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被广为传播。在演讲基础上完善的新书《肠子的小心思》,一举打破德国健康科普类图书销量纪录,成为年度受欢迎图书,版权销售至全球36个国家,成为全球畅销书。️

🔬本书讲了肠道的外观、功能、肠神经和肠道内奇妙的微生物菌群,碍于篇幅所限,就浅聊三点肠道的神奇之处:

🔸一、又大又美。小肠上布满了褶皱、绒毛和微绒毛,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就有30根细小的绒毛,它们连在一起像细腻的天鹅绒组成的波浪。如果把它们全部摊开,占地能有200多平方米,如果把小肠壁的表面积全加起来,差不多是我们皮肤面积的100倍。

🔹二、奇妙的工作方式。小肠是爱干净的处女座,如果你在消化工作完成后两小时去参观,里面已经闪亮如新,没有一点异味。

大肠偏爱慢节奏,敬业又细心。它慢慢地工作,照顾到多方需求,它不想我们总往厕所跑,肠道菌群需要细细吸收干净最后一丝的营养,它借来的用作消化液的水分,也要尽可能多地还回去。

🔸三、肠脑轴。肠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不受大脑控制的系统,可以称之为人类的第二个大脑,最新研究发现,它可能能控制我们一部分的情绪和思想。书里提到了好几个研究实验,已经证明肠内的好细菌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和对抗抑郁。

🔬什么是好细菌呢,简单说好的细菌会发酵,有一种酸酸的味道。坏细菌和真菌不会发酵,只会让食物腐烂、变坏。

🔬好的细菌,会先帮我们把食物消化一遍,减轻消化负担,还能边消化边制造维生素,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既可以杀死坏菌,还能让食物保存更久。所以平常可以多喝点酸奶,吃点老面发面的面包和酸菜。

肠子并不是一个只会放屁和排泄的管道。

肠道组成了人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肠道受损,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处于崩溃边缘。

肠子有自己独立的“大脑”,即使“脑残”,腹脑也能继续控制整个内脏系统的运作。

所有器官都需要消耗能量,只有到了小肠那里我们才能挣一些能量回来,正是小肠让“逛吃逛吃”的人生变得如此有意义。

肠道健康了,不吃药病也好了,皮肤变光滑了,身材更有线条了,这都是肠道默默为我们做的好事。

想到还有肠子这样不求回报地深爱着我们,是不是感觉人生也变得更美好了呢?

前方高能预警!再说一次,这不是演习,正在进食的各位请小心!!!

为什么吃进去的食物千奇百怪,拉出来的物体却千篇一律?

金黄、暗绿、浅棕、深褐,羊粪蛋、香肠、牙膏、蛋花汤,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粑粑到底在向我们传递什么健康信息?

让我们跟随一坨粑粑的生命历程,去了解赐予我们洪荒之力的消化道是如何工作的吧!

美食欢迎光临——牙齿的研磨——舌头的搅拌——食道的推送——胃的摇晃拌匀——胃酸的腐蚀进攻——小肠的分解细化——大肠的压榨挤干——括约肌的死守和放行——便便拜拜~~~

本书科普的非常好,简单易懂,介绍了很多原理性的东西,对日常生活习惯非常有指导作用。

本书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消化系统:1. 消化各种食物的流程。 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3. 肠道里的微生物。

以下仅供记录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1 迷人的肠子

我们的身体有三根管子:血管、神经系统、原肠。血管中心是心脏,把血液泵到全身,神经系统中心是大脑,通过脊髓遍布全身,原肠从上至下依次是肺部、肝脏、胃囊、胆囊和胰腺、小肠、大肠

1.1排便

外括约肌:可以受大脑控制的收缩

内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有便便来就放行

如果经常憋着不上厕所,即当外括约肌过于经常约束内括约肌,就会严重打击内括约肌的积极性,使得内外括约肌沟通变得困难,最终就会导致便秘。

孕妇可能会便秘,是因为生孩子的时候导致连接内外括约肌的神经(这个神经很细)断裂,导致内括约肌放行时,外括约肌收不到这个信号。但是好在神经可以自行愈合。

1.2你坐在马桶上的姿势很可能不正确

当人坐着和站着的时候,肠子都不是直的,这可以减少括约肌的压力,使你可以很轻松的憋住便便,当蹲下的时候,肠子才会变直,使得排便更通畅。当你坐着拉屎时,因为不通畅所以需要更用力,导致肠子压力会变大,就像人在压力大的时候想要逃离一样,当肠子压力变大的时候,肠子内部的组织也会想要向外跑,就会在肠壁上冒出一个灯泡装外翻的小瘤子,就形成了肠内憩室,痔疮的形成也是同理。

解决办法就是在脚下垫一个小板凳,然后身体往前倾。

1.3通往消化道的入口也很神奇

1.3.1唾液腺:抗菌、镇痛、助消化的全才

分布在腮帮子上和舌下,分泌唾液。唾液实际上是血液,但是经过唾液腺的时候,会过滤掉红血球,然后添加一些钙、镇痛剂、粘液素。

钙附着在牙齿上形成了牙结石,会成为微生物的寄居之地,导致牙周病或龋齿

分泌镇痛剂是因为口腔比较敏感,微小的伤口都会特别特别疼

粘液素可以杀菌消毒,保护牙龈和牙齿。

睡觉的时候唾液腺是不会分泌唾液的,如果晚上不刷牙,就会使得更多有害细菌繁殖;早上刷牙可以清扫经过一晚发酵的细菌,不刷牙那些细菌就会被冲刷到胃里,由胃酸解决。

1.3.2扁桃体:对我好点就不摘掉你

口臭通常是因为口腔里藏着细菌。或者另一个地方藏着细菌。

喉咙一圈都被免疫组织覆盖,咽部有咽扁桃体(临近鼻子耳朵),下面是舌扁桃体(位于舌根),两侧是腭扁桃体,他们负责发现入侵的异物和训练免疫细胞。

舌扁桃体的形状像丘壑一样,目的是增加表面积,里面藏着脱落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以及细菌,藏污纳垢太多就会导致扁桃体发炎,扁桃体发炎肿大说明免疫系统在积极防卫,但是如果免疫系统过于敏感,长期发炎,也就是免疫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远看有碍于健康,切除也是可以的。

例如牛皮鲜和风湿类疾病有可能就是因为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导致的,可以选择割除扁桃体,但前提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确实是扁桃体惹的祸。

1.4肠胃系统越靠近越美丽

1.4.1“鼓鼓囊囊”的食道

食道和胃的连接处叫贲门,不在胃的最顶端,而在胃的右侧,是因为如果在最顶端,则你笑、走路、咳嗽的时候收缩腹部肌肉给胃带来的压力会把胃里的东西给泵出去,而在右侧会分散一些压力。副作用就是打嗝:胃里的空气通常会向上飘,但是出口在右侧,会导致在顶部形成小气泡而出不去,朝左侧睡会有利于起泡出去,起泡出去时就形成了打嗝。

1.4.2斜挂着的胃囊

胃的位置差不多始于左边乳头的下方,终止于右肋弓的下方。如果你的胃痛低于这个倾斜的区域,那应该就不是胃痛了,很可能是肠子痛。胃的上方是心脏和肺。

胃心综合征:胃胀气以后导致向上挤压到了其它的内脏神经,导致晕眩、恐慌、呼吸困难、胸部剧痛等。解决办法是打嗝或放屁。

1.4.3蜿蜒曲折的小肠

小肠有3-6米,但只有最后一米才有粪便,在这之前的肠道里面是非常干净的(而且也没有臭味)

在小肠的最前端的肠壁上有一个小孔叫十二指肠乳头,当进食的时候,肝脏和胰腺就会分泌出消化液并从这里喷进小肠混在食物中,消化液的作用就是将胃已经碾碎的脂类、蛋白质或糖类进行溶解,变成可吸收的营养分子供小肠吸收。

在小肠的每一根绒毛中都包含了一根毛细血管,他们负责将吸收的养分送到肝脏接受质量审核,如果是有害物质,肝脏就负责消灭它,否则会进入血液系统并被直接运输到心脏,心脏再将血液泵到全身上下,使得营养物质可以供给所有的细胞。如果吃得太多,肝脏还可以将多余的养分存储下来,肝脏是人体的第一个能量仓库。

1.4.4多余的盲肠和肥嘟嘟的大肠

盲肠通常在肚脐右下侧,盲肠炎确诊更准确的线索是发烧加肚脐右下侧疼痛。另一个方法是在有阻力的情况下用力抬右腿,如果局的腹部疼痛,又有恶心无食欲的症状,则十有八九是盲肠炎。

阑尾通常挂在盲肠末端,形状像瘪了的气球,食物并不会经过那里,所以它不会参与食物消化。它属于免疫组织。

在阑尾内部布满了免疫细胞,当细菌经过时,他会消灭掉有害细菌,然后把有益细菌圈养起来。当你腹泻时,大肠上的菌群被全部带走,此时为了避免有害细菌占据大肠,被阑尾圈养的菌群会被释放出来派往大肠各处。

如果阑尾不能正常工作,经常发炎,无法很好的清除里面的有害细菌,那就不如割掉,割掉之后大肠上也还有免疫细胞,割掉后当你腹泻以后,可以买一些益生菌来吃帮助肠道重建菌群。

大肠表面分布着大量的免疫细胞和肠道菌群,菌群的任务是分解在小肠里不能被吸收和没有被完全吸收的食物残余。

大肠的最后一米负责调解体内水和盐分的平衡,水分被体内重新吸收,剩余的残渣变成大便。

所有经过大肠吸收的营养成分也跟小肠一样,会经由血管输送到肝脏过滤再送往心脏再泵到全身。但大肠最后几厘米血管的血液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不会经过肝脏,因为到了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好吸收的东西了,所以医生利用这个机制发明了栓剂。口服的药品需要经由肝脏才能达到病灶,在经过肝脏的时候,一部分有效的药物成分已经被肝脏过滤掉了,而栓剂可以绕过肝脏,所以起效更快,也可以避免给肝脏带来负担。

1.5肠子需要什么样的食物?

1.5.1碳水化合物:最容易被消化,肠子说“我要!我要!”

糖分子连在一起组成多糖结构就没有甜味了,这种多糖结构叫做碳水化合物。淀粉类的食物的主要成分都是它。

多糖和单糖(如白糖)的区别在于,单糖分子足够小,能更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瞬间升高。而多糖需要经过消化酶的分解。其中全麦面包比白面面包的糖链结构更复杂,所以分解全麦面包更慢,可以使得人体一点一点的吸收糖分。慢慢吸收糖分的好处在于身体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糖分,例如来合成自身的多糖结构;相反如果血糖快速升高,会导致身体分泌出大量的胰岛素,身体在激烈的战斗后很快又会感到疲倦,而且过多的糖分子在肝脏中会转化成糖原的多糖结构存储下来,或者转化成脂肪存储在脂肪组织里。

1.5.2 脂肪:让我们慢慢把你米西米西掉

由于脂肪分子中的原子排布很精巧,所以它蕴含了同等质量碳水和蛋白质所包含能量的2倍。

脂肪分子通常有保护作用,例如像给电线外层包裹保护管套一样包裹住神经,细胞也都被脂肪璧保护着。

由于脂肪无法溶于水,所以如果被小肠的毛细血管吸收则会直接堵死毛细血管,即使进入血液也会漂浮着,所以它无法被小肠直接吸收,而是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每一根血管旁边都有一根淋巴管,它纤细半透明。血管负责将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而淋巴管负责从各个组织中回收血管泵入的液体,并运送免疫细胞。

淋巴工作依靠重力:当你早上睡醒时会发现脸水肿,是因为脸上组织中的体液进入了淋巴管,但是由于平躺着,体液无法往下流,起床后,体液就会慢慢流下去,水肿就减轻了。而每当你走路的时候,腿部肌肉会挤压淋巴管,把体液再泵回身上。

胸导管:小肠所有的淋巴管最后集结到一根粗导管,叫胸导管,肠的血管经由肝脏再到心脏,而胸导管不经过肝脏直接通到心脏。所以如果你吃了不好的油脂也不会经过肝脏过滤,而是直接通过胸导管到达心脏,再由心脏泵到各个组织,不好的油脂只有碰巧到达肝脏,才会被肝脏过滤。

橄榄油:橄榄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耐高温,容易和空气中的自由基发生反应。所以最好凉拌,用完一定要拧紧瓶盖放冰箱冷藏。对于头发和皮肤并没有什么用。

ω-6不饱和脂肪酸:常见于肉蛋奶中,在体内会转化成加剧炎症疼痛的信息素

ω-3不饱和脂肪酸:也叫α-亚麻酸,常见于植物油如菜籽油、亚麻籽油、大麻子油,具有抗炎功效。橄榄油中的刺激醛也具有相似的效果。

1.5.3 氨基酸:我们小肠的呵呵,真爱!

人类必须的氨基酸有20多种,植物通常含有的蛋白质不齐全,例如大米小麦缺乏赖氨酸,豆类缺乏甲硫氨酸,玉米中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如果人体缺乏某一种氨基酸,就会导致体内有许多烂尾工程,例如合成了一半的dna,蛋白质等,这些东西要么被重新拆解成氨基酸后随着小便排出,要么就会等待回收利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合理搭配膳食,如豆类和谷类一起吃等。豆腐包含所有的氨基酸。

1.6好胃口不能理解的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症

过敏反应:有一种理论,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是不会进入血液的,但是有可能不小心裹在油脂中进入了淋巴系统,此时救护引起免疫细胞进行攻击,而下一次再发生时,免疫细胞比第一次准备的更充分就会攻击的更强烈,直到最后只要你吃了花生,免疫细胞得到消息就开始工作了。

1.6.1乳糜泻和麦胶蛋白过敏

中国人比较少见

1.6.2总有些“糖”吃不得:乳糖不耐受和果糖不耐受

乳糖:牛奶里面的糖分,由两个糖分子组成。

乳糖酶:一般消化酶都是肝脏和胰腺分泌的,但是乳糖酶是小肠绒毛自家生产的

乳糖不耐受:乳糖酶可以把乳糖分解成单个的糖分子然后被小肠吸收,但是亚洲人普遍这种酶的活性比较低,导致无法完全分解乳糖,就到了大肠里面,大肠里面的菌群就会开始分解发酵这些乳糖产生一些气体,让你感觉胀气想放屁,如果滋养了那些坏细菌群,则会导致腹泻或者肚子疼。

果糖(蜂蜜、水果、根类蔬菜中有)不耐受是差不多的道理。

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也叫”幸福荷尔蒙“,能带来饱腹感,如果缺乏就会导致抑郁。色氨酸是和血清素必须的氨基酸。

肠道中的果糖太多会影响色氨酸的吸收,所以如果你果糖不耐受,你还吃了很多果糖,就会影响你的情绪。即使你没有果糖不耐受,每天吃超过50g(6个苹果)果糖的话,也会导致葡萄糖转运蛋白超负荷,导致不耐受。

而且因为缺少饱腹感,可能会导致你吃了很多水果但是还想吃。

1.7便便外刊

大便由水分、三分之一肠道细菌、三分之一无法消化的植物纤维、三分之一其它杂物组成。

黄棕色是正常的,红色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黑色是上消化道出血,绿色是腹泻导致胆汁来不及分解,一般没有大事,浅色是因为缺乏胆汁,可能是胆囊有肿瘤

2 有趣的肠神经

神经:控制着肌肉运动

平滑肌:我们主观意识无法控制的肌肉

血管壁由平滑肌组成,害羞的时候,平滑肌放松,血管就会扩张,血液就冲进来,脸就变红了,紧张、焦虑的时候,血管会收缩,血都被挤压出去,脸就变白了,血压也会升高。

肠道壁也是由平滑肌组成的,肠道壁的行为由肠道神经系统控制。你身上其它的神经系统都是受大脑控制的,如果脑子某个部分坏掉了或者神经受损不能把信号传到大脑了,那你身体对应的部分也就不能行动了,但是肠道神经系统不受大脑控制,脑子坏了你的肠道神经系统也能很好的工作。

2.1食物在我们体内的旅程

视神经:蛋糕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刺激了视神经,视神经将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视觉皮层整合碎片信息生成完整的蛋糕图像,最后把这个信号传递出去,唾液腺收到信号了就分泌唾液,胃收到信号了就分泌胃酸。

鼻孔深处有嗅神经。

食道的前三分之一是横纹肌,锁骨以下到胃贲门都是平滑肌,所以你吞食物的时候,前半截你还能有感觉,吞下去后就感觉不到食物了。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胃壁的平滑肌弹性降低,所以就会感觉没有食欲。

胃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叫幽门,当胃把食物碾的足够小以后,食物就能从这里漏到小肠里面去,像碳水这种比较好碾碎的东西,很快就漏下去了,但是像油脂、蛋白质比较难消化的,就需要更长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很饿的时候,可以吃一点碳水来产生饱腹感,如果只是吃肉,你吃了还是会觉得很饿,但是如果只吃碳水,虽然饱了,但你会饿得很快。所以想快速补充体力可以吃碳水,但是需要耐力的时候可以吃一点蛋白和油脂。

小肠跟胃一样,也是通过蠕动来工作,蠕动的时候,就可以让食物搅匀并分散到各处,让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来吸收营养。多吃纤维可以加速小肠蠕动,因为纤维很难被吸收,所以小肠就会加速蠕动,推动食物吸收以及向前推进。

小肠消化完以后,会开始清扫活动,首先幽门会大开,让那些没有通过幽门的大型碎片漏到小肠中,小肠再快速蠕动把他们往前推。如果在打扫过程中忽然又进食了,他们就会停止清扫,开始消化,所以如果你一直不停的进食,就会导致没空清扫垃圾,如果你吃饭好好嚼一下再吞下去,垃圾也会少一点,好清扫一点。

大肠不会像小肠一样快速蠕动向前推进食物,而是缓慢的收缩舒张,让食物随便散落在大肠里供细菌群分解,并吸收水分,然后把残渣清扫出去。女人比男人的大肠更懒一点,所以女人可能比男人排便少,通常一周内排便三次就在正常范围内。

2.2 反酸

反酸是因为胃酸过多,或者贲门的括约肌没有收紧胃酸倒流导致的。

例如抽烟会刺激大脑的某块区域,让它误以为你在进食,从而就会分泌胃酸,并且打开贲门括约肌迎接食物,就可能引起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反酸。

孕激素会刺激贲门括约肌放松,导致反酸。所以怀孕、吃了避孕药的都可能反酸。

味精里面的谷氨酸钠是一种神经递质,所以如果你吃了很多味精,让神经递质太多了,贲门括约肌会分不清楚这是食物还是其他神经发给他的信号,导致贲门括约肌打开,从而引起反酸。

嚼口香糖或者喝茶可以帮助训练神经系统:因为嚼口香糖或者喝茶的时候,会有无数份少量的液体流向胃里,这会不断的对神经系统起到暗示作用:应该按照这个方向流,网回流就错了。

放松也可以防止反酸,因为放松的时候,可以放松神经,从而减少神经系统因为紧张而下达错误的指令让贲门括约肌打开。

临时吃一些中和胃酸的药可以解决临时的反酸,但是不要超过4周,因为胃会产生逆反,分泌更多的胃酸

如果你经常晚上反酸,可以睡觉时把上身垫高到与床30度,这样对心脏循环系统也很有好处。

2.3 呕吐

正常反应

2.4 便秘

通常是因为肠道神经和肌肉配合的不好导致的。例如在旅途中,你吃的东西会跟平时吃的完全不一样,作息也变了,喝水的量,吃饭的量和点都变化了,就会导致肠神经不适应。但是你会正常的消化吸收,只是到了大肠最后一节,对于是否排便,神经和肌肉才出现分歧。

必要的时候可以吃泻药。泻药种类直接看文章吧,太多了。

大肠分成三段,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组成的形状像一个拱门。每次排便都只会排空降结肠,然后第二天新的屎将升结肠和横结肠里面的便便挤到降结肠中,再排便。所以当你拉了肚子或者吃了泻药,之后的两三天很可能你都不会再想要上厕所了。所以一般泻药都是至少隔两天再用。

2.5 大脑和肠子,到底谁指挥谁

2.5.1 肠子是如何影响大脑的?

通过脊髓,大脑能将指令下达到全身,也能反向从身体那里接收发回来的信息。

迷走神经是连接肠道和大脑的高速直达通道,

所有的信号都要经过丘脑过滤,例如眼睛每次都把相同的窗帘信号传递给大脑,丘脑就过滤掉了,有一天你换了新窗帘,丘脑觉得这个信息可以房型,大脑就意识到你换了新窗帘。

同样,肠道神经传递的信息中,有一部分会被过滤掉,例如吃了一颗没有嚼烂的豌豆。有些信息就会被传递给大脑,例如肚子疼、胀气等比较重要的信息。

2.5.2 自我意识从何而来?

岛叶是产生自我意识的地方。

1 岛叶可以从各种感官中收集信息,并且把所有的信息组合起来

2 大脑根据岛叶收集的信息行动

3 岛叶同时也会整合大脑的信息,如大脑对于环境的认知、记忆等等

岛叶在收集信息的时候,谁对于健康来说更重要,谁的信息就更重要,所以大脑和肠胃的信息是最重要的之一。

3 微生物

身体里99%的细菌都能在肠道里面找到,而且大部分细菌也都集中在肠道,从胃到大肠越来越多。所以身体80%的免疫系统也集中在这里。

免疫系统在开始工作之前会接受训练,训练它们识别哪些是自己的细胞,哪些是外来细胞,哪些是有害的。人体的红血球表面的蛋白质跟细菌特别像,它决定了你的血型,蛋白质是A型,你就是A型血。当输血的时候输入了不同类型的血,免疫系统就不认识这个蛋白质了,就会当做外来细胞攻击红血球。

在无菌小白鼠的实验里面,给无菌小白鼠体内注入不同的菌群来看看他们的变化,结果注入糖尿病小鼠的菌群后无菌小鼠也得了糖尿病,注入肥胖小鼠的菌群后无菌小鼠也很快肥胖了,是否可以说明人的体质很大程度上与肠胃菌群息息相关?

怀孕时,婴儿住在子宫里,她需要的营养和氧气都是经过母亲的血液输送过来的,而母亲的血液是经过免疫系统杀菌消毒的。所以如果母亲的血液有一些不好的东西进入了血液并且没有被免疫系统发现,就会对完全没有免疫能力的胎儿产生影响。

在产道和阴道中会有一些细菌专门产生酸性物质以消灭坏细菌,生产时,宫颈口打开,母亲肠道细菌就会一拥而入,然后在经过产道和阴道时也会沾染上酸性细菌,出生后会沾染上母亲皮肤细菌和其它一些医院的微生物。酸性细菌会帮助保护婴儿,其它微生物可以帮助训练婴儿的免疫系统。

出生后肠道菌群差不多要3年才能稳定,在这期间就是各种菌群之间的混战。在混战的时候,母亲是非常好的帮手,当婴儿添了不干净的东西,再接触母亲,母亲身上的菌群就会跑到婴儿身上从而产生保护作用;母乳中也有许多肠道菌群,例如双歧杆菌,可以帮助建立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如果婴儿早期缺乏,长大后可能就会变成胖子;母乳中的抗体也可以帮助消灭婴儿亲小狗时沾染的有害细菌。

断奶后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这时候肠道菌群会发生第一次大革命。第一批细菌除了喜欢母乳以外,还能处理一些简单的碳水,所以婴儿可以吃一点米糊,然后慢慢的吃一点别的。肠道菌群最终会在三年左右根据你的饮食习惯慢慢定型,因为细菌也会选择有它喜欢的食物的肠道待下来。

各项研究都表明,小宝宝出生后的几周内获得的菌群对免疫系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出生时没有接触的不是母亲的菌群,而是来自各种各样的杂牌菌群,例如护士的手,别人的皮肤等等,这些细菌很快就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肠道,而优先进入肠道的细菌很快就占据了肠道,所以剖腹产的婴儿基本上要过一个月肠道菌群才能恢复正常,他们的免疫力也因此比顺产的婴儿要弱一些。而由于各种细菌进入体内会导致免疫反应,他们的免疫系统也会更敏感,所以长大后更容易出现过敏的情况。

除了顺产还是剖腹产以外,婴儿的营养、是否太过干净或太脏、滥用抗生素等,都会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婴儿早期的肠道细菌会对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的发育产生重大影响。

每个成年人身上的菌群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人的指纹一样,你身上总有那么一两个细菌可能只有你身上有。

三种肠道菌型:

拟杆菌: 擅长分解碳水,喜欢肉和饱和脂肪酸,善于获取能量,所以容易长肥。还擅长生产维生素B7

普氏菌型:素食者身上更常见,吃肉的也会有,饮食结构并不是决定肠道菌群的唯一因素。擅长生产维生素B1,对脑子好。

瘤胃球菌型:最喜欢植物细胞壁,代谢物是血红素,是人体用来生产血液的重要元素。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是集中在大肠的,而食物主要被吸收的地方是在小肠,小肠吸收不了的残渣才会到达大肠的细菌菌群来分解再次吸收。但是如果细菌菌群过于旺盛,都跑到小肠里面的话,会知道细菌和小肠抢食物,可能导致严重胀气、肚子疼、关节疼、肠炎、营养不良和贫血。

如果你的肠道菌群不佳,又偏好油腻的食物,细菌就有可能被裹在油腻的食物中被直接带进血液循环系统中,从而造成轻微炎症状态。当细菌信号物质挂在器官上,就会妨碍器官的代谢,例如甲状腺,细菌释放的炎症信号会导致甲状腺释放的甲状腺激素变少,从而导致燃烧脂肪的速度减慢,从而变胖。

健康的元凶:坏细菌和寄生虫

沙门氏菌是爬行动物肠道里最常见的细菌,例如乌龟,蜥蜴等等,他们的屎拉在草堆上,草堆又被拉去喂鸡,杀鸡以后拿去水池洗,肠道里的细菌就可能感染到鸡肉中,鸡生蛋时蛋壳上也可能有沙门氏菌,如果蛋壳破裂,细菌就进入鸡蛋了。沙门氏菌不耐高温,70度以上煮10分钟就杀死了,煮熟了吃不要紧。

幽门螺杆菌:胃里面的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或胃癌,释放一种神经毒素可能导致帕金森。复用抗生素可治疗,或者复用萝卜硫素,是一种从西蓝花中萃取出来的植物活性物质,它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中和胃酸和酶,服用两周后需要去复检。幽门螺杆菌长期骚扰胃细胞,胃细胞不堪其扰就会自我解体,解体后胃里面的干细胞就会重新生产胃细胞,但是如果需要制造的太多,就可能忙中出错出现突变的癌细胞,概率是1%。

弓形虫:寄生虫,生活在猫肠子里,可以在任何中间活物中暂时生存达5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身上都有弓形虫。只有新鲜的弓形虫具有感染性,中间宿主中的弓形虫不再具有传染性。正常人感染了弓形虫会有自残倾向,因为弓形虫主要寄生在大脑杏仁核和后脑中,杏仁核主导恐惧感,所以被感染后人会没有那么恐惧,导致比如骑车开车更大胆,就会容易出车祸,后脑是控制产生想法的,比如你冒出那些奇奇怪怪的念头都是后脑控制的,感染后就可能会产生自杀想法,除此之外弓形虫还会释放一种有镇痛效果的东西,会导致你自残的时候不会感觉那么痛。怀孕的人感染了弓形虫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及早发现是有药物可以治疗的。

蛲虫,会在你睡觉的时候,把卵排到你的肛门上,然后在你的肛门上爬来爬去爬完了再钻回肠子,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很痒,然后你就会用手去扣,扣完了你手上就占满了虫卵,如果你不洗手抹了脸或者吃了东西,虫卵就会被你吃进肚子里去。全世界二分之一的人都感染过这种虫。。。

清洁卫生和益生菌

益生菌:对肠道有利的活性微生物

益生元:对益生菌有好处的食物

抗生素:杀死一切细菌

肠胃清洁跟树林清洁一样,讲求的是平衡而不是一尘不染。90%的细菌都是无害的,有害细菌也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有害,适当浓度的细菌还可以锻炼人的免疫系统。那么如何控制细菌浓度?细菌的繁殖有三个条件:适宜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充分的养料。所以平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控制细菌繁殖:

1 稀释,例如用水清洗、给房间通风,都是一种稀释

2 温度,放冰箱或者煮熟,低温会限制繁殖,高温可以杀死细菌

3 清洁,细菌喜欢在油脂或者蛋白质的地方,所以当你涂了护手霜,或者身体出油,细菌就会呆在里面,当你冲洗的时候,细菌就被带走了,但是不要频繁清洁皮肤油脂,如果皮脂层被破坏以后不再分泌油脂,也就失去了保护层

4 干燥, 任何东西烘干了细菌就没法繁殖了,底板擦干了的时候是最干净的,面条等烘干的食物也可以存储很久。

抗生素是细菌的武器,他们生产出来消灭其它的细菌好让自己占领领地,当被细菌感染了以后可以吃抗生素,但不能乱吃,因为极少量的抗生素都可以让细菌产生抗药性,而一旦细菌产生抗药性,这种药对这种细菌就不管用了,而抗生素是有限的,尤其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利润,现在也很少有公司愿意研发新的抗生素。所以如果不得已一定要用抗生素的话,就一定要一次性用够量,时间够长,一次性把能杀的细菌全部杀死。以下情况可以避免你食用抗生素:

1 能不吃抗生素的药就不吃,尤其是感冒,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导致的而不是细菌,所以吃抗生素不管用。一定要吃抗生素时可以优先尝试植物抗生素,植物抗生素不会产生抗药性,芥末籽油、萝卜籽油、洋甘菊或鼠尾草精油。

2 吃有机肉。因为为了避免家畜死亡,会过度使用抗生素,这样会导致家畜体内都是抗药细菌。

3 好好清洗蔬菜。一般会使用动物粪便当做蔬菜的肥料,所以一定要好好清洗

4 旅游时不要乱吃东西,注意洗手,否则你会吃进去一些当地的抗药性细菌

可以去药店让医生开益生菌,需要吃4周再来看效果,因为益生菌也需要时间来建立家园。但是吃益生菌也是有局限的,就是你的肠道菌群其实已经很稳定了,当外来细菌来的时候很难找到立方立足,所以一旦你不吃了,很可能这些细菌就没有了,就要靠他们自生自灭了。

现在有一种嫁接大便的方式,就是把一个健康人的大便中的细菌分离出来,做成药剂或者直接塞进大肠里面去。但是不得已不要用,因为你也不能保证都是有益菌而没有有害菌。

膳食纤维是有益菌的挚爱,可以多吃一点:洋葱、大蒜、葱、土豆、香蕉、大米、莴苣、芦笋、全麦、燕麦,或者直接买菊糖、低聚半乳糖。可以通过放屁验证成果,放屁很臭不好,因为一般有益菌的代谢气体是没有味道的,如果你不放屁,说明你的肠道菌群已经饿死了。大肠的菌群吃了太多肉蛋白就会释放很多毒素,严重的就会导致大肠癌。

This is a great intro to a fascinating subject, written with the casual reader and layperson in mind. It is almost unbelievable that we know so little about such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body (scientists know more about bees than they do about our belly-based bacteria). Our digestive system is the only part of our body that operates outside of the purview of our brain. Perhaps this is why we have so many emotional expressions that we tie to our belly ("gut reaction", "butterflies from being in love", etc.)

Here are some other nifty things I learned:

95% of our body's serotonin is produced in our gut.

Our gut bacteria have 150 times more genes than a human being.

Saliva produces a painkiller called opiorphin - stronger than morphine and only discovered in 2006.

The surface area of our digestive system is about 100 times greater than the area of our ski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ur gut bacteria has the ability to influence cravings in our brain for particular foods.

The total mass of bacteria in our body equals roughly 2.2 kilos.

A fun, informative read. I look forward to advances in science that will help us to recognize our own personal gut flora and what we can do to best care for it.

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

1

11

1 请大家一起呼吁:祖国文明建设应从央视和国营媒体禁刊酒类广告做起。酒,从精神到肉体已经伤害了无数国人!
-《海外南开人网》敬启

starAlcohol and Aging 酒精与衰老(英/中)

starHow Alcohol Affects Your Body 酒精如何伤害你的身体 (英/中)

star喝酒致癌原理

8

南开校友及海内外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newyearwish (Back to Top)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5/16/2023 |
©2008-2023 NANKAIOVERSEAS, NONPROFIT WEBSITE | POWERED BY BLUE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