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伯武老师作品三篇--
2005.7.13.晚7:13,71.3班大聚会!
记得吗? 怎么会忘掉呢?! 世间的事,有些过去就过去了,有些却终生不忘。 经过高天明、高明、刘跃进三位同学半年的精心筹划,在毕业离开外语学校三十年后,71.3班师生于2005.7.13.晚7:13聚会在一起!想着这一连串的“713”三个数字,71.3班的师生激情澎湃!当你看着这几个数字时,请注意中间的符号和符号的位置啊! 三十年里,71.3班小聚过几次。这一回,组织者下了决心,动用了多种手段,成功地组织了71.3班大聚会。 2005年6月11日我收到“71.3班学友聚会”组委会发来的《邀请函》。 7月13日早晨8:20安风岐从深圳发来一张71.3班当年的毕业照。那是一张黑白的、七五年十月份拍的照片。对着这张照片,我看着当年的一个个小模小样,想着大家的名字,心潮起伏。不少人在以往的聚会或校庆时见过一次或几次,认出其中的大部分并不难。但是,有几个,在我那封存已久的记忆里搜来搜去,花了长时间才辨认出来。终于,一群孩子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了。 我急切地等待着期盼已久的聚会! 同学们,尤其是那些三十年没见的同学,我还能认出你们吗?你们还能认出我吗?我可是老了! 下午刚过五点钟,我便到了学校,我想在校门口一个个迎接孩子们,我想在见到他们的一霎那把他们缩回三十年前的小样儿。我要在黑白的历史和彩色的现实之间迅速穿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容易。 那个曾经总是两筒鼻涕的孩子朝我走来了,紧紧握住我的手。 他现在一表人才,工作颇有建树。 那个曾经瘦瘦的干瘪小孩来了,杨柳青人,大家常拿他开玩笑,操着杨柳青口音对他说:“兄弟,吃菜瓜。”如今,还是瘦瘦的,但是个子高了。乡音未改,这是他的习惯,在这个圈儿内,他不改,让我们一下子回到了当年。 又一辆汽车停在了门口,走下三个人,其中两位男同学我一下子便认出来了,看着那位女同学,我见傻。她拉住我的手,让我猜她是谁。谁呢?她,快五十的人了,这时却小孩子般的摇晃着我的胳膊,撒娇地说:“嗯(她拖了一个长长的音),您把我给忘了!”哎!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位男同学马上解围,启发我说:“她是塘沽人。”“宋金玲。”我脱口而出。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年从塘沽一共录取了三个学生,两男一女,男的是张建新和张春起,女的便是宋金玲。对不起了,宋金玲。你也不想想,别嫌我说你,你当年可是个丑小鸭啊!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没见过面,三十年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啊!看着眼前的你,我深信,你也曾经有过白天鹅般的时光! 孙月萍来了,带着她的美国婆婆、丈夫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别看她远在大洋彼岸,每次聚会她准到无疑。有时是借她回国之机聚会,有时她则是特意赶来。此次是专程而来? 一位男同学走了过来:“韩老师,还认识我吗?”“宫建春。”我没犹豫。还是那样有板有形。你是怎么保养的?那么年轻!那么阳光!他告诉大家他在意大利,并欢迎大家去意大利玩儿,包吃包住。有人说:“还包往返机票。”一阵大笑。 会议室里,欢声笑语,餐桌上,举杯同庆。说不完的话,述不尽的情。很晚了,大家仍然依依不舍。 再见!再见! 真的要再见了,明年十月真的要再相聚了,相聚在外语学校五十年校庆上!那又将是怎样激动人心的一幕哇!让我们共同期待。 附件:《邀请函》 天津外国语学校英语713班的老师或同学: 弹指一挥三十载,往事依稀梦徘徊; 度尽劫波同学在,相逢一笑驱阴霾。 无论你是在家乡还是在异地,无论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你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我们都希望你能光临2005年的“天津外校英语713班学友聚会”。这是一次久违的约会,这是一次期盼多时的相聚。 或许我们的价值取向曾差若天渊,或许我们的社会地位已判若云泥,或许我们的人生终点会长短不一,然而,永恒的“外校”学友情将会陪伴我们永生! 请珍惜这三十年一次的机会吧,因为我们无法预测下一次三十年聚会的时间、地点与人物;请珍惜这三十年一次的机会吧,因为时间、体力或财力也许不会再支持我们下一次的尝试,请珍惜这三十年一次的机会吧,因为我们谁也不愿像宋氏姊妹那样天各一方、欲罢不能、抱憾终生。敬请见证这一历史性事件并在“天津外校英语713班学友聚会”上共同庆贺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吧! “英语713班学友聚会”组委会
外语学校情结
作者 南开大学1963级校友 韩伯武 1970年,天津外国语学校恢复正常上课,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到外语学校的。中间除借调到外面工作过两年,其余时光都是在外语学校度过的。 我最早教过的七一届学生现在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但他们不论在地球的哪个地方,上过什么名牌大学,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天津外国语学校。2005年是七一届学生离开外语学校三十年,71.3班在2005.7.13.晚7:13举行了大聚会。他们从深圳、北京回来了,从美国、意大利回来了,他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母校来了。三十年间,大家聚过几次,但这次,人最多。看着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他们要看看曾经上过课的教室——那座曾经是灰颜色的教学楼里的教室,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忆想当年。 几年前,七一届一对儿多年在美国工作的夫妇带着孩子回来探亲,把孩子带到学校交给我,说:“让韩爷爷领你看看爸妈当年上课的地方。”并且让孩子在他们曾经上过课的教室里听了两天课。 那座曾经是灰颜色的教学楼,古朴,庄严,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我一直在琢磨:是什么使这些学生对外语学校念念不忘,对外语学校的老师念念不忘?是因为我们一起在工农联盟农场挥过汗?是因为我们一起在大港油田采过油?是因为我们一起在动力机厂车过零件?是因为我们一起在609厂做过电缆?是因为我们拉练途中夜宿农家,煤气中毒,一起受过苦难?是因为我们一起从早自习学到晚自习?……是的,是它们的总和,是这一切所凝聚成的外语学校情结。当我们聚在一起畅谈往事时,大家忘不了的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外语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在外语学校遇到了一批年轻、生气勃勃的启蒙老师,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次,借一位八十年代初曾在外语学校执教的加拿大籍教师来访之机,与她同时在外语学校任教的老师,包括已退休或调出的老师们聚会在一起。一位在外语学校上过学,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老师的话令我感动不已。她说:“到外语学校,有到家的感觉。” 那位外籍教师借到中国讲学之机特意来外语学校,重游旧地,再会老友,也是因为外语学校情结?你看,她步入那座曾经是灰颜色的教学楼,轻轻地走,细细地看,若有所思,如朝圣一般。 我,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也是因为外语学校情结! 韩伯武:天津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1970年入职,2006年退休。在校工作36年。
永远怀念邓子英老校长!
4月13日上午,突然收到邓子英老校长去世的噩耗,校友会秘书长高天明发来了消息,刘跃进打来了电话,邓老真的走了! 几天来,想的全是邓老,他的音容笑貌,他铿锵有力的家乡话,他高亢的京剧唱腔,一直萦回在脑海里。也想起了许多往事。我1970年到外语学校后,邓老就是我的领导。邓老身为校长,一点校长的架子都没有,十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几十年来我一直称呼他“老邓”,近几年改为“邓老”。 记得两年前夏天,我校英语71.3班请邓老在维多利亚酒店聚餐时就确定了今年的两件大事:一是参加天津外国语学校成立50年校庆,一是给邓老过九十大寿。席间,邓老兴之所至,起身有板有眼地唱了一段京剧。大家都知道,邓老每逢最高兴的时候就会唱上一段。今年元宵节我和几位学生去看望邓老,邓老说最近身体不好,已经几个月未出家门,并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还是唱了一段,气力仍然很足。临走,邓老坚持送我们到楼门口。当时,我们都觉得邓老并无大碍,像往常有惊无险一样,养一阵子就会好的。哪成想,这一面竟成最后一面,这一别竟成永别,这一段京剧清唱竟成邓老的绝唱! 邓老,我们还筹划着给您过90大寿呢,您怎么走了呢! 2011年秋,刚刚学了几个月绘画,我就给邓老画了一幅寿桃。我自知画得不好,且邓老家中名人字画多得是,哪里会稀罕我一幅小画儿?我只是急切地想表达我的祝愿。题上“祝邓老健康长寿”,我兴致勃勃地给邓老送到家里去。邓老见了很高兴,连说“好,好”。邓老先沏了好茶,然后拿出一个日记本,翻开一页,告诉我:“这是多年以前写给曹老爷子(我岳丈,我校英语教师曹焕敏的父亲。老人家曾在八十年代初从上海来天津住过一段时间,并与邓老结识)的一封信。”说完便用家乡话念了起来。邓老的信通篇文言,引经据典。众所周知,邓老的文史知识功底十分深厚,我听得似懂非懂。 还想起,1985年,学校小花园快建成的时候,有一天,邓老找我去他办公室(我们年级英语组办公室和邓老办公室只隔着一个门),说给小花园想了两个名字,一个是“春润园”,邓老当即给我朗诵了杜甫的《春夜喜雨》,说是取“春雨润物细无声”之意,这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还有一层含义,是从李润生校长和刘春雨副校长的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当时邓老已退居二线做顾问);另一个名字是“精勤园”,取自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邓老又说“春润园”这个名字恐怕李和刘不敢用。 邓老为什么和我说这事呢?邓老说:“等定下来还得请曹老爷子题写园名。” 过了几天,李润生校长找到我,说花园快建好了,园名定为“精勤园”,请曹老先生题写园名。曹焕敏即刻给她老父亲写信转达领导意图。不几天,老人家寄来了几幅字。经领导选定,精心刻制的“精勤园”便镶嵌在花园门口了。 邓老给花园起了个多好的名字!“业精于勤”,不正是我校历任教师、历届学生的灵魂吗?不正是他们不懈的追求吗?不正是一种忘我的学习、工作状态吗? 如今,虽然花园不在了,但是往昔学生们“精勤园”里读书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朗朗的读书声依然响在耳边,邓老的教育思想依然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勤奋的教师和学子,从“精勤园”里走出的桃李已满天下。 邓老走了,身后留下了很多很多。邓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请大家一起呼吁:祖国文明建设应从央视和国营媒体带头禁刊酒类广告做起。酒,从精神到肉体已经伤害了无数国人! |
南开校友及海内外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
---|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4/14/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