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cheng
700
60
首页 健康 大千世界 校友
师生

旅游摄影

关于本网

感慨高考今昔

作者: 李良玉 (1962级)

2013年轰轰烈烈的三天高考已宣告结束,每年高考现已成为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一大“盛事”。高考前夕国家宣传机构——报纸、网络大造舆论,电视天天直播高考有关话题;学校老师绞尽脑汁加班加点辅导、布置作业、猜考题,召开家长吹风会,设法提高升学率;家长为孩子高考费尽心思,不惜成本投入,鼓励参加各类辅导班,把学习当成改变孩子和家庭命运的唯一机会,甚至给孩子各种“许愿”,或“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孩子高考成功。

三天高考多方协力确保顺利进行,公共交通都要为考生提供方便;警察、警车出动负责学生安全;急救中心随时应对发生意外。外地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订宾馆,甚至高价订“状元房”,以保证孩子吃好、睡好、休息好,有的父母甚至“带薪放假”陪考;本地家长大多开车到考点接送孩子,交警在各考点外忙碌指挥交通,疏散拥堵……

时代不同了,这不由使我想起50年前的1962年,那是我参加高考的一年。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尚未过去,吃饭有定量,吃不饱靠“瓜菜代”,以野菜、地瓜叶充饥,高中阶段正是长身体时期,常常饿着肚子坚持学习,生活环境异常艰苦。

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就读《河北沙河中学》,那是河北省沙河县当时唯一的一所普通中学,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我在此苦读初、高中六年,县城的中学条件很差,晚上睡的是平房大通铺,每屋住十几个人,宿舍门外大半截埋在地下的大水缸是我们一年四季早晚刷牙、洗脸、擦洗身体的共用水,值日生每天负责挑水。每周日回村参加劳动,平时学习生活一切靠自理。

我的梦想是上大学,因此条件再苦我对学习不放松,求知欲使我战胜了种种困难,当时“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是一种幸福的代名词,整个县城没有电灯,每天晚上在教室的汽灯下坚持学习两小时。

农村的中学与城市不同,学习要经常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参加校内外各种劳动,学校供师生食堂自用的菜地,需要课余经常浇灌除草,麦收季节到农村帮农民收割小麦,沙河县常年干旱少雨,又处于太行山麓,学生几乎年年帮助山区农民上山抗旱挑水。平时每星期天、寒、暑假都要回家参加劳动。

高考前夕报志愿,第一批重点院校报八个志愿,第二批省级院校也报八个志愿。南开是我梦想中的名牌大学,第一批八个志愿中排在首位。1962720日要参加高考了,我虽然梦想上大学,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也做好了考上、考不上两手准备:考上自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考不上也会愉快回农村务农,当时有人对落榜生开玩笑说,你考上了“家里蹲大学”,“修理地球专 业,也不错。对农村学生而言只有这两条路可走。

由于做好了两手准备,我对待高考的态度很淡定,高考是在我自己的中学参加,优势是周围环境熟悉。为防止作弊,监考老师是从邢台调换来的,本校老师到其他考点监考。几门课考试结束自我感觉还可以,但1962年高考录取率毕竟很低,大概只有百分之几,能否考上心里仍然没底。  

考试结束后便回农村老家与社员们一同参加公社田间劳动挣“工分”,火热的太阳晒得胳膊、脊背、脸颊黝黑,但对于高考结果仍然惦记在心,快一个月过去了,仍无音信,心里有点忐忑,怎么办?索性硬着头皮到学校去看一看,我的老家距离县城中学有十多公里,没有公交,没有自行车(平时上学、回家都是靠两条腿走路)。这次虽然心急如焚,也只能步行前往,当我走到半路上的洛阳村(非河南洛阳)有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告诉我说:“你考上南开大学外文系了!”我说是真的吗?外文系学英语是我的梦想,我高兴得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学校,拿到了入学通知书,那种高兴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我的“大学梦”终于实现了!全家为我考上大学感到高兴,因为周围几个村庄多年都没有上大学的孩子。接到通知是820日左右,距离开学报到时间只有大约一周时间,全家人帮我做准备,三叔为我临时做了一个小木箱,四叔为我准备脸盆和毛巾,出发的时间到了,小脚奶奶含泪送我到村口,二叔骑自行车拖着我的简单行李送我到邢台火车站上车,我像做梦一样,兴奋的心情一路难于平静,到天津东站下车受到外文系高年级同学的热情接待,坐上校车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南开大学,怀揣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英语学习。

zhongguo meng1995年又是我女儿参加北京地区高考年,她在城市长大,没有吃那么多苦,我们属于温饱型家庭,对考试没有什么特殊要求,老师、家长也没有对她施加任何压力,国家当时也没有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马路上汽车也不多,整体环境非常安静、祥和。高考的几天我骑自行车接送女儿,最后她顺利考上了《北工大》计算机系。这就是我们家父女两代人的那些高考事。

我现在已经年过七十,回想起过去那些高考事,细节仍然历历在目。50年过去了,尤其改革开放后30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0后”一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与我们那个年代完全不同,家长、学生不用再为吃饱饭发愁,物质生活应有尽有,但现在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了,“考大学、拿文凭”已然成了普遍追求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径,也成为近年全民关注的热点。如何从“文凭热”上升为“求知热”,如何将“个人梦”与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将所学知识用于建设更加美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值得社会、学校、家长深思!

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

newyearwish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8/25/2019 |
©2008-2013 NKENGLISH65, NONPROFIT WEBSITE | POWERED BY BLUE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