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一国际劳动节快乐】 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我们是40后出生,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 我们是“文革”前十七年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人。我虽然没有赶上上山下乡,没能参加解放军,没有赶上干部下放,但是, 参加劳动是我成长道路上极其重要的因素。 202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了。值此之际,我认真地想了想,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我成长的各个阶段曾参加过不少劳动,那么,我在劳动中经受了怎样的锻炼,劳动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我想从个人的劳动经历中找到答案。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农村孩子该干的活儿我都干过,七、八岁起就跟着父辈下地干农活儿。父辈经常教育我们,从小要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 上了中学,特别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学校大搞“大办钢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这一年,十六岁的我,在学校的组织下,先后烧过石灰、烧过焦炭,在小高炉工地运过铁矿石,在山上砸过铺路用的石头子等。学校还组织我们在彭城陶瓷一厂学习制作陶瓷技术,回校后我们在学校建了磁窑,我干的是最后一道工序---烧窑,是一名烧工,烧过瓷碗和耐火砖。这一年我们经受了“大跃进”的锻炼和考验。 1960年我考人南开大学。在南大的五年时间里,学校认真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每个学期都安排一定时间的劳动。这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60年我们刚入学不久,学校组织我们外文系俄专、英专的部分同学到秦皇岛一机械厂为学校新建的主楼制作暖气片,我分到翻砂车间劳动,这可是比较累的活儿。我们和低年级的同学还在南开区环卫队参加过“磕灰”劳动,因那时一些住户家里没有厕所,需要清洁工挨家挨户去清理粪便,即“磕灰”。我们还在学校农场推过轱辘马,在建设工地背过水泥,打扫过校园,等等。1963年天津发大水时,学校派我们参加了护堤劳动,为保卫天津不受水淹尽过力。1964年我们系的老师、同学到唐山地区农村参加了“四清”运动,我因备战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未能去成,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1965年大学毕业时,我们在拿到大学毕业证的同时,还取得了一张无形的劳动毕业证。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天津市公安局。六十年代,机关干部每周四参加劳动形成了制度。我们曾在小稍口的天津灯泡厂参加车间劳动,在东丽区的食品二厂扫过猪圈,在河西一家缝纫机厂蹬过缝纫机做过毛巾用品等。参加每周四的下工厂劳动,使我有机会接触工人、向他们学习。“文革”期间,我被派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掘过地,插过秧、挠过秧。骑自行车在去干校的路上捡过马粪,为干校的土地积肥。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们窖过冰,把冰储藏在冰窖里以备转年夏天使用。参加干校劳动给了我一次重新学习、接受再教育的机会。1975年11月,我又被派去参加大港窦庄子“普及大寨县”工作。其主要任务也是参加体力劳动,同贫下中农一起吃住、一起下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回顾我过去参加劳动的历程,我想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同样的劳动经历。劳动使我深深懂得,艰苦的劳动,“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品质,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劳动教我健康地成长,帮我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劳动使我有机会接触工农群众,培养劳动人民感情。劳动使我深深懂得:应该如何做人、怎样做事;应该如何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应该怎样去热爱生命、创造新生活。我的成长得益于多方面的劳动锻炼。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是我人生的追求。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他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力,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作者系南开大学外语学院俄语专业1960--1965年校友) 2020年4月30日完稿
请大家一起呼吁:祖国文明建设应从央视和国营媒体禁刊酒类广告做起。酒,从精神到肉体已经伤害了无数国人!-《海外南开人网》敬启 |
|
---|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9/13/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