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挽刘道一
孙文
作于1907年1月
半壁江南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
神州落日泣哀鸣。
几时痛饮黄龙酒,
横揽江流一祭公。 |
Elegy to Liu Daoyi
by Sun Yat-sen
东山 译
Our hero for half of the land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passing of Young Liu staged a huge loss for our noble goal .
The remaining cause will be drastically arduous to carry on,
Who else would be so generous and devoted to me as you.
Frontier mournful warhorses were neighing in autumn winds ,
The whole nation is weeping along the setting sun.
When we defeat the foes and drink the victory wine,
I will offer the great
river as sacrifice to you . |
【刘道一简介】:
刘道一(1884-1906), 字炳生,号锄非, 湖南湘潭人。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光绪三十年)初加入华兴会,与黄兴及兄揆一等联络会党,策划长沙起义。事败后东渡日本,与秋谨等在东京组织秘密革命团体“十人团”。后赴横滨,加入冯自由等组织的“洪门天地会”,任“草鞋”(即将军)。1905年7月参加同盟会,任书记、干事等职。翌年秋,受黄兴委派回国,“运动新军,重振会党”,筹组萍浏醴起义。是年12月,起义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他在狱中屡遭酷刑,坚不吐实,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面对严刑拷问,他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同年12月31日刘道一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英勇就义时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著有《衡山正气集》。
黄兴在东京得知刘道一牺牲后,与刘揆一相抱痛哭。孙中山闻讯,满含悲愤,作诗哀挽。据国内学界考证,这首“挽刘道一”是孙中山先生流传下来的唯一诗作。
【作者簡介】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本名孙文,后化名中山樵。字德明,号日新、逸仙,广东香山翠亨乡人,中国近代政治家、革命家、医师。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组成,孙中山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创办《民报》,宣传革命,同当时的中国改良派激烈论战。此后孙中山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12月29日,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至2月13日,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孙中山被迫提请辞职;3月经临时参议院通过,公布孙中山主持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被选为理事长。
1913年3月,因国民党重要領導人宋教仁在上海北站中弹身亡,孙中山即起兵讨袁,旋即失败。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先后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因受旧桂系军阀和政学系挟制,孙中山被迫去职至上海;1919年,孙中山创办《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画》,并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孙中山回广东,次年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因陈炯明事变退居上海,1925年3月12日因胆囊癌恶化在北京病逝。
1940年,中国国民党通令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中国共产党尊其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民间亦有称其为“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
(原载《海外南开人》54期 02/25/2012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