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爹老娘(续)
一纪念老爹老娘逝世15周年 我家居住的老屋,位于山东莱州市城里东北隅反经巷。窄窄的巷子全长不足100米,共有10余户人家,我家位于巷子中间路北,是巷子里最好的房子。房子的屋檐下吊着很多木厢子,里面养着好多鸽子,凡是到过我家的人,对大屋顶和鸽子都有深刻的印象。 2019年9月,应育玲和育琨的邀请,兄弟姊妹齐聚老屋。这是父母去世后的第一次相聚,没想到这竟成了最后一次相聚。2021年12月13日大妹如清撒手西去,成了大家最痛心的事。在纪念老爹老娘逝世15周年之际,也为她的离世表达我们深切的怀念。 2019年9 月兄弟姊妹在老屋前相聚 屋前的大石榴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依然枝繁叶茂,充满着活力,看到它,感到格外亲切。 育玲和育琨与姐姐的合影是那么坦然和兴奋 这个大瓦房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现在依然那么壮观,它的每块砖和瓦,都能见证家庭的变迁。 门前的芍月花是母亲种的,也是她的最爱,春天开花,冬天就冬眠。育玲妹妹,每年春天专程来浇灌它,才有今天。 我们结婚已50周年,当年为迎媳妇,这家房子是一排红红彤彤的景象,给人留下了喜庆、欢快的记忆,现在只留下思念和追忆。 5人的合影还是那么亲切,处处展示出他们的情谊。
与育鹏的孙子们来一张合影,下一代是我们的希望。 这是1962年我进大学的第一年春节,老爹老娘怕我想家,特地与二舅相约,分别在莱州和天津照相。现在育鹏和育芳已经离世。
二舅父母还撫养了大妹如清,并供她上了大学。他们是我的贵人,也是王家的大恩人。
1967年我们兄弟姊妹5人合影,但他们受到“文革”的冲击,学校都没有复课,他们只有在家里干活。 1969年我与桃李结婚,在老家举行了婚礼,老爹老娘都十分高兴,领导和街坊邻居都来祝贺,桃李还跳起了新疆舞。 这是结婚后的全家照。大家觉着桃李大方、随和,且又有活力,都很认可这个新媳妇。
1970年8月13日,我们的大女儿晖晖诞生。母親提前来到了石家庄,我们虽然住在一间屋子半间炕的临街小屋,但这个新生命,给了我们快乐和希望。
1971年与如清和育玲来石家庄,晖晖是老王家出生的新一代,大家格外重视。
母親看到我们工作较忙,且桃李因“臭老九”,厂里办学习班,5个月就断了奶。老娘提出,将7个月的晖晖带回老家撫养, 1971年春,桃李和育玲带着孩子回到老家。 临走前在烈士陵园留影。
在老家受到爷爷奶奶和姑姑叔叔的热情照顾,同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教她干活,买菜,买酱油,洗手绢等,所以这孩子从小就有爱劳动的好习惯。
1972年3月13日我们的儿子雷雷降生,母親又来到石家庄,看到有了孙子,两位老人乐得合不上咀。因为按农村的说法,老王家有后了。 1972年如清带着儿子白洁回莱州探亲,育鹏、育琨都在成长,这时,育鹏已是生产队的会计了。
1973年我们带雷雷在北京与姥姥姥爷舅舅和姨姨合影 1972年10月,雷雷7个月。我们回北京探親时,岳母见雷雷较瘦,知道桃李在纺织𠂆接线头三班倒,工作劳累、负担重,主动提出将雷雷留在北京撫养。于是雷雷在姥姥家住了一年半。白天岳母到外交学院教书,托人照看孩子,晚上姥爷、姨姨、舅舅都下班了,雷雷成了全家的中心,但他只跟姥姥睡,与姥姥最亲,姥姥是他的保护神。 奶奶看着姥姥又上班,又要带孩子太累了,提出让雷雷回莱州一起带。她说,“带一个是带,带两个也是带,两个孩子在一起也可做个伴。” 于是1974年春节后,桃李和妈妈、青青,将雷雷送到莱州,两个亲家正式会面,并带他们到二舅家做客,互相都有了很好的印象。从此,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交往。 奶奶抱着育玲的孩子海媚合影。 1976年爷爷和孙女到北京游览,在北京外文出版局宿舍前,与姥爷、姥姥和舅舅合影。 1976年二舅父母、大姨、延芳姐、延益兄、大镛弟和母親及孩子们在莱州合影。 1977年奶奶带孩子来石家庄上学前,到北京与姥姥游玩,在颐和园合影,虽然照片有点模糊,但可看出亲家相处得十分融洽。
1977年奶奶、晖晖雷雷和舅舅在天安门广场。舅舅为人真诚,做事踏实认真,奶奶对他的评价很高。
1984年母親与如清和外孙白波在唐山。如清常常邀请母亲到唐山去游玩,在哪里她同样得到了精心的照料。
自孩子们上学后,母親常住石家庄,父親也往返于莱州、石家庄和唐山。这是孩子和奶奶在石家庄正定荣国府游玩。 大镛兄弟来石家庄看望母亲。他创造了身残志坚、永不服输的奇迹。初中未读完,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依然考上了河北工学院,且从桥梁工区的工人、技术员,一直升为天津地铁建设总指挥,并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学忠兄是二姑家的表哥,他专程来石家庄看望舅妈。他是个非常讲情义的人。记得1964年我正在南开大学读书,突然有一天他从天而降,原来他的大妹妹金爱因病去世,他从部队赶回家奔丧。在返回部队时,专程来学校看望我。这是我们俩第一次见面,他认为我能考上南开是件喜事,临行前还专门给了我5元钱。要知道当时的5元钱,价值非凡,我坚持不要,但他硬塞给我,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已囊中空空了。这件事至今想起来,都是令人十分感动的。
育琨是山东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先后担任国务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银行顾问,还在著名企业任职并赴美参加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多部专著,其中以母亲为背景写的《地头力》,详细介绍了母亲一生"头拱地″的奋斗精神,他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管理专家。这是在深圳的合影。 在深圳,如清与老娘尽情交谈,她是老娘的贴心人。 这是与大姑、二姑和三姑家的三位表兄在莱州的合影。由于我最小,处处得到他们的保护,可惜的是三姑家的家祥兄已经去世,他是哈尔滨吕剧团的琴师,拉得一手好二胡,我们俩常常相约同回莱州探亲。聚会时,常常由他拉胡琴,老爹唱戏。
2000年是父母结婚60周年,这一年举办了一场大型钻石婚庆典,亲友们共50余人参加,是一次难忘的聚会。庆典后大家留影纪念。 随后在扬家村二表弟陪同下,参观了老爹老娘曾种过的地。 2006年这是与桃李在莱州留念,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老屋的记忆》是通过零星回忆,讲述了我的一些经历。这里有欢乐,也有苦涩,它从不同的侧面见证了老爹老娘的奋斗历程和家庭的发展变化,同时也折射出时代变革的轨迹。 由于父母和育鹏兄弟的突然离世,使我在较长一段时间心情沉重,去年年底如清妹妹也突然离世,使我想起他们来,就会想起家乡的老屋,就会想起一段段活灵活现的故事。 2010年我们与小弟育琨共同编辑了《老爹老娘》纪念文集,追忆了父母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将几个孩子拉扯大的故事。这部文集凝结着全家的心血和情感,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家庭的生活变迁和老爹老娘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而且也是对全家心灵的抚慰。 《老爹老娘》在亲友和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我们收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回音,这一切都是对我们的莫大安慰。 育琨曾将老娘那种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精神归结为:“地头力”。 正是这种锲而不舍、“头拱地”的精神,使全家走过了艰苦的岁月,让三个孩子进入了高等学府。近些年来,育琨还连续出版了两本有关“地头力”的专著:《答案永远在现场》和《带着爱去工作——地头力:员工、老板和企业的中国式活法》。他是第一个将“地头力”纳入中国管理学,并传遍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得到了国内外管理专家、企业家的广泛认同和赞赏。 2012年8月夫人桃李曾对我说:“爹娘的奋斗精神令人敬佩,也是老王家的宝贵财富,应该好好写一写,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先辈,从中吸取一些营养。”2012年国庆节期间,我们全家在北京聚会,我将《老屋的记忆》的初稿给孩子们看,引起了他们很大的兴趣,我们的孙子壮壮和外孙女小雨都觉得很新奇,问了好多不明白的问题,还写了读后感。这使我很宽慰,也很高兴。今年春节后,在桃李协助下,又对文稿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作为对先辈的追思,对自己的激励和赠给后辈的礼物。 人到了一定年龄,总是喜欢回忆自己走过的路,从中去品味人生,而刻骨铭心的记忆,往往是在童年。我小时候,吃上一顿饱饭就很高兴;吃上一顿面条、一顿饺子就十分满足;过年吃上一块肉和鱼就觉得最幸福了。长大了遇到困难时,想想小时候经历的困苦,想想父母在生存线上那种挣扎奋斗和乐观豁达的精神,就会感到眼前一亮,就会立刻感到一切都可以跨越过去。人生旅途总会有几个成长的拐点,但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忘记,当初我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们常说:“经历是一笔财富。”的确,经历过艰苦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珍惜,更懂得进取和奋斗的内涵。 如果有人问:你这一生最重要的经历是什么? 是朝夕相处十八年的老屋! 你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是走进了,且又走出了老屋! 你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是目睹和经历了老屋! 老屋的精神是什么? “地头力”!就是迎难而上、永不退却的爆发力。 今天,走进老屋,就是走进历史, 不仅会感悟到它的沧桑, 而且会得到心灵的滋养。
敬请大家一起呼吁:祖国文明建设应从央视和国营媒体禁刊酒类广告做起。酒,从精神到肉体已经伤害了无数国人! |
南开校友及海内外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
---|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8/15/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