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老爹老娘》和《老屋的记忆》感言集
清明感怀—怀念、继承和发扬 2010年清明节来临,我们这个经历了三年不平常岁月的家庭,又多了几分悲凉,对老爹老娘和兄弟育鹏的深切怀念又浮现在脑海。这些日子连续收到亲友的来信、电话,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看过“老爹老娘”文集和“追寻逝去的岁月”光盘的感想。这里既有朋友和兄长的赞叹和鼓励,也有晚辈的缅怀,这些来自各方的深情话语,不仅给了我们许多安慰,更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现在重新读一读写过的文章和看一看编辑的光盘比以往显得从容了许多。 小弟育琨连续在博客和学术演讲中,不断讲述老爹老娘的故事,这是一种爱的释放,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他不仅对老人精神世界进行了诠释和挖掘,而且把它牢牢地吸收进来,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工作,其中,他在管理中发现并倡导的“地头力”是山东人奋斗精神的朴素写照,也是老娘送给他的珍贵礼物。育琨的顿悟、联想和升华,为我们清明节的纪念活动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启示。 这是在他的文章里经常出现的名句: “老娘是我用之不竭的往昔之井和智慧之井。” “娘压弯了自己的腰,却挺直了儿女们的脊梁。” “家境贫寒,使娘身上的潜能得到了最充分的释放。” “一如那些郁郁葱葱以万年计的原始森林,娘没有自己,没有任何心智能够去局限她的能量。一旦专注于当下需要做的事情,她圆融的大能便源源不断地喷涌出来。” “确实,老娘没有走。她已经与我融为一体。一种爱的力量正在我身上汇集,一种清新的视野正在形成,一种圆融的意识正在展开。地头力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绪和精神中云酿出来的。“ “顿悟到这一层,哀痛的心悄然消失,一种爱的力量开始在我身上汇集,一种清新的视野正在形成,一种圆融意识正在展开。一切有形者,经这里塑造;一切无形者,在这里形成。” 育琨的表述代表了我们全家的心。让我们伴随着爱的力量,开辟新的视野,在怀念中发现继承,在继承中寻找发扬! 清明期间,我们发布了和育琨编写的《老爹老娘》、《老屋的记忆》、《我的胶东情》和等纪念文章,大家读后,纷纷发表感言,现整理如下,作为交流学习之用。 南开大学同学孙宝举的信 育琦、桃李: 拜读了你们的大作,出乎所料,文章远非一般家庭情史的回忆,更是站在社会的高度,弘扬了华夏文明,必然会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和教义,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实在令人敬佩。 回忆写得情真意切、朴实无华、催人泪下。两位老人走的太意外了,令人撕心裂肺,痛不欲生。我在此后补对你们及其家人表示深切地同情和慰问。老人固然走的突然,令人难以接受。人生意外总是在所难免的,就古今中外人的寿命来说,二老也算高寿了,这点我们也就足以自慰了。更何况由于老人的高寿使之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后的幸福生活,看到了儿孙们个个出人头地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也算有了知足自豪的幸福晚年。更有孝心子孙为之多次超度亡灵,老人在天之灵该多高兴啊!想想这些也就宽慰多了。 你俩相爱是缘分也是命运,尽管是门不当户不对,可以说是两极家庭的组合,但两个家庭却能化差别为补充,亲如一家,发展得如此完美无憾,堪称社会楷模。这是真情、真爱、真善美的必然结果。我为之高兴并祝福你们两家人永远快乐、幸福!如果说当初我在你们的婚姻上起到了隐含月下老人的积极促进作用,那真是我莫大的荣幸和自豪。谢谢! 南开大学同学刘庆伯的来信 --父亲是天 母亲是地:读“老爹老娘”有感 一口气读完育琦、桃李、育琨编著的“我爹我娘”,又再读了一遍,夜不能寐。用六个字概括我的感受:感动、震撼、共鸣。 通篇饱含着对父亲母亲的感恩之情,令人感动。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母亲,用他们无私的爱和常人难以承受的辛劳以及发自内心的毅力,哺育了六个儿女成人成才。在那极其困苦的年代,他们付出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对自己的培育儿女的“事业”一如既往,就像“一个压弯自己的良弓,以便使自己的儿女生命的箭矢能够更迅速地远飞”,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他们是成功者。他们对儿女的付出是无私的,甘心情愿而不求回报的!你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恩情的回报,苍天可鉴。呜呼,父母的在天之灵可安息矣! 父母走了,“长兄如父,嫂子如母”。我在“抢救育鹏”一节里看到了一个长兄是如何担负起家庭的重任的。令人震撼!父母的爱就像幽灵一样传递和附着到长兄身上,义无反顾地在抢救兄弟中彰显,只有那样的父母养育下的儿女才具有这样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正在向下一代传递。经受如此重大的变故,长兄站立得这样坚强。满怀深情又镇定自若地展开“331工程”,为挽救手足兄弟殚精竭力,壮哉!长兄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向父母感恩。 我思绪万千难以入睡。感动、震撼,使我共鸣。 “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就是我的感受。我和育琦有相似的经历。我的父母是解放前没有土地而进城的“农民工”。1960年父亲去世,我们的天轰然倒塌。那时我16岁(高二),弟弟9岁(小学5年级)。是母亲撑起了天,天地同在,我们弟兄得以安身。我说父亲是天,是因为他在我心中是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他铸就了我的为人、做事的灵魂,铸就了我的人格,父亲比天大!我说母亲是地,是她哺育了我们弟兄两个生命,滋润我们的灵魂,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断从她那里吸取营养,长成参天大树,母亲的胸怀比大地宽广!在母亲的支持下,我肩担简单行李走进南开大学,完成五年的学习生活;我的弟弟从小学、初中、下乡、选调、上大学,直到成为国家知名学者,国家建设部特聘并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母亲,其中的苦实在是难以想象的,更无法用文字来形容,那是我一辈子的痛,也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为我们的父母在天之灵祈祷吧,你们的伟大天地可鉴! 庆伯: 一种真诚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一种感动是刻骨铭心的,一种情义是无价的,一种友谊是永世难忘的。你的感言深深得打动了我们。 谢谢你,不仅认真地看完“老爹老娘”,而且写下了令人感动的的感言,我想老爹老娘在天堂里看到你那充满深情的笔触,也会很感动的。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和品格,您又是一个十分重情义的人,所以“老爹老娘”就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我们都是从贫穷的农村走出来的,艰苦的童年生活和艰难的求学之路及老人的言传身教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责任,什么叫感恩。 我的父母离世已经快五年了,兄弟离世快三年了,每当想起他们,总有一种阵痛灌满全身,父母为我们付出得太多太多,而且是那么无私、无怨、无悔,我们对父母付出得太少了,总有一种无形的愧疚和自责。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和智慧之井”,父母的大恩永世难报。我有时同桃李说起来,如果来世还做老爹老娘的儿女,一定把亏欠的 补上,一定会让他们过得更好。唯一感到自慰的是桃李替我做了大量的补偿,她是我们村远近闻名的好媳妇,是老娘的开心果、贴心人,这也是缘分。她在“与婆婆相处的日子里”的文章中也有一些记载。 “老爹老娘”是用泪水写出来的,为了纪念父母逝世三周年(在我们那里算是一个大的纪念日子)而编辑印刷的。时间仓促,还比较粗糙,但它是真情实录。 转眼间我们进入老年了,人生太短了,让我们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再次谢谢你的真诚感言。 南开同学王贵一德信 育琦 桃李: 看完你们送给我的书,除了震撼,就是钦佩。 我没有把他当做一本文学作品来阅读,而是看成与老同学的一次心灵深处的交流,你们面对灾难的坚强,对亲人和乡土的眷恋,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和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值得我钦佩。 最近我回到家乡,中学同学圈里也有两位送给我他们自己写的书,书中记录了他们一生艰苦奋斗的历程,很有意义,但有的书中难免夹杂一点点壮志未酬,怨天尤人的情感,使书的品位打了折扣。你们的书中既没有一点点对自身功业的炫耀,也丝毫没有面对挫折的伤感,你们从成绩中看到的是鼓舞,从坎坷中得到的是力量,从逝者身上吸取的是精神。还是我说过的,你们在做一件事,就是把一生的积累变成一种另类的财富,留给自己,留给子孙。我佩服你们! 育琦璀璨,闪烁着治家兴业的光辉, 鲲鹏折翅,仍饶翔于万里蓝天, 桃李芬芳,传承着一代家风。 (王贵一系刚刚取得联系的大学同学) 贵一: 你好。反复看了你的来信,我们久久不能平静,更多的还是感动和感叹。你那纯朴而生动的文笔已触及到我们心灵的深处。这不仅是一次心灵的交流,而且也是一次真挚情感的共鸣。《老爹老娘》这本小册子,能引起众多亲朋挚友的共鸣和反响,这对我们兄弟姊妹们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2007年初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是我一生中最沉重的一次打击。当我面对一片废墟和失去的双亲时,我的心真的要碎了。安葬了父母不久,又开始抢救兄弟育鹏。在两年半的时间,我写了十万余字的日记,记录了抢救兄弟的全过程,定名为“331工程”,为的是不断给兄弟加油,给全家加油,也给自己加油。作为长兄长嫂我们深知自己的责任和担子的分量。在危难之中,桃李无怨无悔、全力以赴与我一起挑起了这付重担,患难与共,难得。 “老爹老娘”是用泪水写成的,每当触及那难忘的岁月,我们的心总是难以平静下来,尽管还显得粗糙,但却是真情实录。 按胶东的习俗,老爹老娘逝世三周年是最重要的纪念日,小弟育琨主动承担了编辑《老爹老娘》的任务,这本小册子和《追寻逝去的时光》光盘是献给老人的祭礼。我们不仅召开了“老爹老娘追思会”,而且在亚洲著名的祠庙—柏林禅寺举办了祭奠活动,百余名僧人诵经念佛,场面十分壮观。这是一次人间与天堂的深度对话,在朦朦胧胧中好像看到了天国的老爹老娘和兄弟在向我们招手微笑,他们很开心,很幸福,这是对我们莫大的慰藉。这些活动了却了我们多年的心愿,也使我们长期郁结的心灵得到了大幅度的释放,感觉轻松多了。 您的来信,再次激起了我们许多思索,深感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谢谢您,贵一。 南开大学同学石绍华的来信 育琦: 你好,资料收到。多年几乎不读书的我,一口气看完了“老爹老娘”并浏览了光盘…对你,对你的一家(横向纵向)有了更深的了解。你的一家真的是中国半个世纪的缩影,我尽管没有你家的辉煌,但也好像看到了我的过去,使我回忆起很多很多…。更使我感触的是,桃李同学像你一样,在我的印象里也更完美! 大爱无声,这就是母亲!大善无形,这就是极普通的中国人的心!这一切都渗透在你的文集的字里行间。这也就许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独居世界之林的的根本所在! 真的很感动! 山东就是山东,尽管没有华丽的短篇,但是他的长篇都是震撼的,比如“闯关东”。 感想真的很多,今后多交流。向桃李同学问好。 (石绍华山东济南人。现任大连市仪器仪表公司董事长。) 南开大学同学楚建新和孙序的信 育琦、桃李:你们好! 29日晚(正好是我母亲的忌日)我一口气读完你们的“老爹老娘”感慨万千。在餐桌上桃李说了一句话,我的眼泪立既涌上心头,当你眼看着生命从亲人身体里一分一秒流走,而你无能无力无法无奈的时侯,心里的难受怎麽能用文字和语言表答出来!只有有相同经历的人心灵相通,看过你们用痛的心和热的泪写的“老爹老娘”我只想说“如果中国的母亲都如咱老娘,中国家庭都如老娘旗下的王家,中国在世界上不称霸也是霸”。 2011年7月1日睡前读学友育琦桃李等写的“老爹老娘”,一气读完,心潮澎湃,夜不能寐,有感而发作诗一首: 佳作读完撼吾心, 再次感悟华夏魂, 有此尧舜子孙在, 称雄世界定成真。” 南开同学赵云龙的信 -- 读“遗爱在人间” 2007年3月10日,南开同窗挚友王育琦的86/88岁的双亲不幸辞世。噩耗传来,学友王育琦、毕桃李、朋友王育琨(中国知名经济学家)等悲痛欲绝、撕心裂肺,一时难以承受之重。素有“军师”气度的好友王育琦,以大哥和总指挥的身份,组织了弟妹儿孙30人多次祭奠和超度,并与妻子桃李、三弟育琨等编著了《老爹、老娘》纪念册。从每一篇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百事孝为先”传统美德,深夜拜读时,多次因仙逝老人的高尚品德及儿孙们的至爱深情和心智而心涙流下,与挚友育琦心灵相通,故写小诗一首,共勉抚慰! 读“遗爱在人间” —向学友王育琦、毕桃李及朋友王育琨双亲周年祭奠 话别一周传噩耗, 育友双亲遭焚殇。 惘然仙逝肚肠断, 深藏遗爱化远航。 (赵云龙南开同学,现为石家庄市科航电子董事长 ) 家人及亲友的来信 东晖给妈妈的信:“爱的感悟”-- 妈妈: 您好!看了您的“我的胶东情缘”文章,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感谢您给了我们一次时光倒流的机会,又一次回到孩童的的岁月,与爷爷奶奶重逢,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我终于知道奶奶为什么那么喜欢您,为什么全家人都为您骄傲!您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媳妇,同时也是一位永远值得我敬佩的母亲! 这么多年来,您作为女性的柔美和善良,深明大义同时又心思慎密的独特品质一直在影响着我。我渐渐发现自己的一些优点和品格都能在您和爸爸身上找到影子。只有您和爸爸这种特殊的、极端差异化组合才能生出我和雷雷这么独特的孩子。曾经我也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烦恼过。但是当我渐渐突破别人强加的以及自己设立的局限时,我才发现一切的与众不同都是那么美好,它是我们身上别人永远无法复制的名片,也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以及事业上可以脱颖而出的筹码!这种感觉就像坐飞机在云层上俯瞰大地,我知道在某一方面我有地面上的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这就是生命的礼赞,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经过生活的洗礼,不断地在挫折中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人生密码,达到随心所欲的幸福!所以无论曾经历经怎样的磨难都要感恩生活,感谢父母,因为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父母给的一次最伟大的机会! 在您的文章里,文字总是那么流畅、细腻而朴实,您对奶奶和爷爷以及山东大家庭的深情令人感动。我一直认为,对孩子一生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其实这得益于您和爸爸的言行,在您和爸爸身上我充分感受到对我们的关爱及对大家庭里每一个人无私的大爱。这种爱胜过千言万语,而且也会通过我们影响到小雨和壮壮,使他们学会怎样用爱来对待人生,对待周围的人们,在爱中寻找一生的幸福! 圣雯(外孙女小雨) :《老屋的记忆》读后感 读完《老屋的记忆》这篇文章,我感触至深。当大家面对困难时那种团结一致的毅力;当姥爷才上小学二年级就知道办一个失学儿童补习组时;当老姥姥为了能让几个孩子吃饱穿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起早贪黑的干活;当自己的亲人相继去世时。又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肃然起敬呢? 回想我们现在,妈妈带我们两个孩子,每天要干很多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所以,我觉得我应该体谅妈妈。我们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 更应该节约粮食,不浪费。像姥爷一样认真读书,考一个好成绩,为家人争光!我们更不应该胡乱花钱。 在《老屋的记忆》中提到最多的是粮食紧缺问题,我觉得,现在这优越的环境是老一辈给我们留下的,是靠他们的双手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姥爷在那么艰苦,吃不饱,还要帮母亲干活的情况下都能不分心,考全县第一,我们更要认真学习。像姥爷一样,能吃苦,孝顺。 我也能感受到,在与亲人分别后,那种痛苦,那种悲凉,总感觉心中空落落的。而姥爷在这种情况下都能刻苦认真地学习,那是多么顽强的一种精神支柱啊!虽然我不能体会到吃不饱饭,吃野菜,喝地瓜叶粥是什么感觉,但我想,浮肿这种病一定是使人十分痛苦的病。那时候的困难,困苦,是我们这一辈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如果真让我到那个年代去生活,我一定会支撑不下去的 …… 在文中,我读到有一段写道,姥爷把仅有的从学校带回来的馒头分给了母亲和弟妹吃。读到这儿,我十分感慨,想想我现在,有时候,总是跟弟弟争,不让着他,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内疚,非常不应该……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们买了一个可以升降的滑板车,非常好玩,我和弟弟都很想玩儿。下楼时,我告诉他,他玩完让我玩会,可他说什么也不肯,于是,我们俩就为这一件事争论了半天……如今,读完这篇《老屋的记忆》,我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我决定不再跟弟弟争东西了,凡事都要让着他,做一个他心目中的好姐姐! 写了这么多,我也想了很多,也感慨了很多,作为新一代的孩子们,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小 雨(外孙女) 2012.11.9 读胶东情缘,思绪仿佛一下被拉回几十年前的胶东半岛。姥姥姥爷的文笔总是很神奇,神奇的能让我产生共鸣,就像是在读一本渊远流长的小说,慢慢的记录了一生,我虽然没有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却也仿佛跟随文章一同来了一场胶东之旅。看完文章仿佛更加怀念每年过年的感觉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我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度体验这年味儿。独立,自强,热心肠,敢想敢做的精神确实是我们家的传统美德了,原来是从老姥姥那一代就开始流传的。这几代人传承的故事每个年龄段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可能就是家族美好品质传承的魅力所在吧!许多骨子里的东西,言传身教,影响这一代又一代的我们。 女儿东晖: 妈妈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总让我愿意一读再读。妈妈从文革时期她跟爸爸患难与共的婚姻写起,到婚后走进农村,把我和弟弟送到莱州老家开始童年的生活,写到与爷爷奶奶和故乡亲人们相处的故事,以及后来奶奶到石家庄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切都写得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仿佛奶奶就在眼前。奶奶和妈妈分别代表着中国优秀的农村妇女形象和优秀的知识分子形象,她们是我们的榜样。感谢三叔在清明前夕再次精心编辑了这篇文章,让我们不仅缅怀逝去的先人,更要和孩子们一起回顾家族历史,不断学习和成长。 育琦給圣雯: 小雨:写得很好,确有真情实感,读来让人兴奋!你的思维逻辑性挺强,叙事顺溜,表达清楚,足见你的文才水平。听你妈说,你已开始打工,开始磨练自己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这很好。但要注意防疫,国外好多人不戴口罩,还是从严一点好,小心传染。外出一定戴口罩,要勤洗手。 桃李给圣雯: 小雨:妳真的长大了,对生活、家庭、传承等等人生问题都有了思考和感悟。真让我高兴。感觉妳近两年的成长和进步挺大,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希望妳能抓住实习的难得机会,锻炼自己。我们全家都爱妳,希望妳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但第一位的,重中之重的是:严把防疫关。戴口罩、勤洗手,说话更不能摘口罩,处处小心。 圣雯回复: 谢谢姥姥!您们也多注意安全。我也能明显感到自己近期的变化,更独立了。 小孙女圣迪(娃娃): 奶奶写的这篇文章让我再一次近距离的感受到太爷爷太奶奶的那种精神,读完文章后我思考了很久。我想太奶奶为了让家里的孩子们能读好书上好学,白天下地,晚上弹棉花,为的就是多挣几个工分,供孩子们上学,而且太爷爷太奶奶的这种勤劳、节俭、热情、认真、艰苦朴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爷爷奶奶的孝顺 是我和哥哥最值得学习的,以后也要孝顺父母,向爷爷奶奶学习,我们也要把家史和家族的风气传下去。 桃李回复圣迪: 娃娃,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你的一段感人肺腑的表白,我非常兴奋,为有这样的孙女而自豪,对照我自己小时侯,真是非常单纯,不懂家庭和亲情。 妳能把回忆录中的內容变成近距离的感受;能还原几十年前的家庭历史的场景,去深入思考和体会几代人的亲情实感,你的心是真的被打动了。妳下决心要学习和传承爱和孝顺的家族精神,并表示要改正自已的缺点,把家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我们为你叫好、点赞。 石无二厂白振东主任: 小聖雯从小出生在密罐子里,在詩书传家的氛围中长大,对桃李的回忆录能读进去,体会到姥爷姥姥当年艱苦奋斗的岁月,可以说小小年纪就做到了“人情练达即文章。”并非是个读死书的孔已己,是个情商智商具佳的好孩子,前途不可限量。小聖迪的表演曾感动过我,这又从天上掉下来了个小聖雯,看来孔孟之乡的后代,决不能等闲视之。我感到非常惊讶!祝贺老弟、桃李弟妹有这么好的接班人,这是最值得你们夫妻俩骄傲的了。 孙辈的娃娃们的天真无邪洁白无尘,使我无限向往。与她们交流融汇是一种享受,也能再次洗刷我的心灵。虽然八十有余,看到她们如此优秀可爱,仍然想在这个世界上多留几年,看看小聖迪,小聖雯这些小女娃娃们将来出息到什么程度?她们就如昆仑山上一滴融化的雪水,天然的纯,天然的洁,阳光下通体透明。但是这滴水归入大河大海之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浑沌的。不是她们理想的那么美好,需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桃李的回忆录的另一面,叫纯情少女们知道,祖辈们的生活是怎样过来的:老奶奶一双小脚,推着独轮车往田地里送粪,真是头拱着地养活大一邦子女。娃娃们必须要首先懂得历史和家史。知道自己的出身和来历。这一点儿也不丢人,这是一种无尚的荣耀。 儿子东雷: 妈妈写过很多纪念奶奶的文章,我认为这是最好的一篇,朴实的语言配上黑白老照片,妥妥的回忆录,让我又重温了一遍历史的生活片段,内心充满了亲切和满足。这篇文章不禁是纪念,更是记录一段珍贵的家史,要让我们的子孙了解历史并代代传承下去。 今天下午去给姥姥姥爷扫墓,晚上读了爸妈这篇《老屋的记忆(续)》,真的很应景,随着老屋的记忆追思我们已逝的亲人。《老屋的记忆》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但今天看到这篇续文,依然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老屋已经破败了,荒废很多年了,但是门上鲜红的对联、依然生机盎然的百年石榴树、鲜艳盛开的芍药…,这一切仿佛又把我带回40多年前那个欢声笑语、人声鼎沸、袅袅炊烟、花香狗吠的胶东农家小院。这老屋不仅承载着老王家的历史,讲述着老王家的故事,连接着老王家的亲情,也同样记录着我快乐的童年。今天的老屋让人看了不免伤感,老屋老了,再没有了往日的欢笑,老屋的主人也走了,和老屋有关的亲人也逐一的离开了,一切的美好都留在了照片中,回忆里。 睹屋思人,斯人已逝,唯有企盼老屋长存,给自己的思念一个落脚之地。 写到这里,我才猛然感受到老屋在我心里的位置如此重要,之前一直以为老屋是我儿时的回忆,是爷爷奶奶爸爸生活的地方,深读了《老屋的记忆》才发现其实它是深藏在我心底某个角落的情感按钮,我一直没发现没触碰它,今天,是《老屋的记忆(续)》触碰了它,让我真正意识到老屋在我心里的分量,老王家的历史,老王家的情感,老王家的精神,老王家的家风统统承载在这间老屋里,老屋就是老王家的根。终有一天老屋也会消失的,唯愿我们的后代不忘老屋并把老屋的故事传承讲述下去。 感谢爸妈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文章并且整理出来如此珍贵的照片,这些文章足以作为珍贵的家族史料代代传承。 --雷雷 桃李回复东雷: 昨天你和东晖代表我们大家,给姥爷和姥姥扫墓,我们也到烈士陵园给国际友人,印度共产党的朋友扫墓。都表达了深情的缅怀之意。再加上连续几天追忆奶奶、爷爷和山东老家的历史。到今天,我们的心里非常踏实,满足,因为到80岁了,这时是人生一个重要而关键的节点,需要把人生感悟转述和传承给下一代。我们初步做到了,心中无比的轻松愉快。你和东晖也走过了前半生,继承了爷爷奶奶那种艰苦奋斗、坚韧不拨的奋斗精神,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不论前面还有多少曲折和坎坷,相信你们都会勇往直前地去争取胜利。这就是传承优秀家风和精神的价值和成果。你们的真情实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这种记忆在现代人中难找,因为都没有这样深的根。东雷你把深情融入文章的每个字和句,这种感染力和凝聚力是很強的,这也是一种入骨入髓的传承力呀。愿我们的家庭代代传承这种美好的家风;这种艰苦奋斗、拼搏向上的创业精神。祝家人们幸福美好。 爸爸妈妈: 谢谢你们的老屋故事,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又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我们会继承王家的老屋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雷 雷 学忠表兄: 你们两口子的文章写的真好,一个是才子,一个是才女,真是天下绝配呀。 清明时节,想起来和舅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让我无比的快乐!让我感觉到是和最亲的老人在一起,是最好的精神享受呀。说不完的话,走不完的路,想不完的事在等着我们去继续完成 你们一生的奋斗是继承,更是创造奇迹。你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出版的书肯定会畅销的。 你们这一生是最成功的一生。你们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父母。你们的兄弟姐妹也是世界上最棒的。 我妈妈老是在说的一句话就是:育琦的信写的真好,说的话总是那那么动听。 表兄宋学忠的来信 育琦弟: 您好。寄来的影碟和书收到,我约来了我的弟弟妹妹到家里一起观看,大家都深感震撼。可以说,对父母去世进行如此隆重的纪念,世人少有。这不仅是父母活得伟大,作为他们的儿女又把这伟大进行了细腻的升华,是一种更加伟大的爱。是爱国家、爱家庭、爱亲人的高尚品质的具体体现。我和弟弟妹妹们都热烈祝贺“老爹老娘”的出版,愿这种奋进的精神、美好的回忆和快乐的生活跟随我们每一天。 从小就爱听母亲舅父舅母的故事,长大了就萌发了一定要见见二位老人的的心气。91年机会来了,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到莱州见到了舅父舅母,在此以后的93年、95年、97年、99年和06年又多次见到了他们。二老对我热情洋溢的款待,一言难表,令我难以忘怀。这种热情,在你们兄弟姊妹之间也得到延续和发扬,特别是育鹏,他的真诚和大气体现了传说中的我姥爷的风度。我们兄弟姊妹都赞叹不已。他英年早逝是一个重大损失,我们心中永远怀念他。您、桃李和育琨的文章写得太棒了,这也是舅父母最值得欣慰的。你们兄弟姊妹都是老人最优秀的儿女。愿你们今后一切都顺心顺利。 我们永远怀念舅父母的光辉一生! 最后祝全家幸福 学 忠 2010年3月14日 女婿王念: 母亲的文章写得太好了!随着社会的变化,这种生活中挚真的亲情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这是人生的造化、缘分、福分,岳父岳母他们是幸运幸福的!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做为精神财富值得永远珍藏、回味、学习!缅怀先人们! 儿媳李薇: 刚刚睡醒,早上叫娃娃起床拍戏,一睁眼就看到三叔和妈写的文章,妈写的文章一次比一次好,这次的文笔流畅自然,更加引人入胜,这是传家宝,必须让孩子们后代们如数家珍地记录下来。老王家人不管到哪里一定要继承家族传统品质,不忘初心! 壮壮这篇文章从好几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感想,很真实不做作,真实的东西就一定会打动人,从这篇文章我看到了儿子的进步,很是欣慰,希望儿子在完成好学业的前提下,规划好自己的生活,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加油。 大孙子则涵(壮壮):《老爹老娘》《老屋的记忆》读后感 从三爷爷这篇文章的引文,我得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两家的年轻时的故事,仿佛她们的智慧与精神就发生在我的生活之中。那种 敬,爱,信任让我在阅读当中倍感亲切。正如同那句话,我们现在何尝又不是在重复着良弓与箭矢的故事呢?感谢家人在我身上的付出。 虽然早已对奶奶“老爹老娘”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是这次我比以往更能够感受到那种艰难岁月与深厚亲情交织的情感。换做现在在安稳社会中的我们很难再以当时的角度去体会那种困难。和“老屋的记忆”有所不同,奶奶的回忆充满了年轻时的新奇与趣味,扩充了很多我以前闻所未闻的小故事。得以让人从一个“五好媳妇”的视角感受到老奶奶的坚韧不拔,纯真善良。为了家人的生活和快乐任劳任怨,十年如一日。 再次阅读爷爷的“老屋的记忆续”我感受很深,这次与以前时候阅读有所不同。我更能够理解老屋对我们的意义,它是一个标志,是一个象征,,一种传承,是我们家族根源的代表,是我们祖先和家人走出来的地方。作为王家的子孙,我们绝对不能够忘记自己来自哪里。它代表着养育我们的家人曾经历过的苦难,它代表着闯出一片天的决心,也代表着头拱地,地头力为家人奉献的精神。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都在不经意间记录着 ,描述着家族历史的沧海桑田与岁月变迁。尽管已经多年没有重游老屋,但是我相信老屋的精神会时刻长留我们后辈心中。 东雷回复则涵: (1)儿子写得太好了,看来是细读了这两篇文章,的确,虽然这些故事耳熟能详,但每次读起来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壮壮这次的分享就一个印证。第一段对全家人的感谢就代表了心底里的感恩之情,不管是对家人对朋友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都要时刻怀有感恩之心,要随时表达感恩之情,这一点壮壮悟到了。 (2)爷爷从一个农村考上顶级的南开大学,在陌生的城市靠自己的奋斗开辟了一片土地,也是继承了老奶奶的“地头力”的精神,包括我一个人在北京独自打拼到今天能够养家糊口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家族传承,这是我们王家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壮壮从小一个人去美国,面临的困难比我和爷爷还要多很多,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换位思考我都不一定能坚持下来,儿子做到了,真的很佩服后面还会面临工作,生活更多的问题,我们希望也相信儿子会越来越优秀,一切越来越好,因为有王家“地头力”的加持和努力拼搏不服输的传家宝。 (3)奶奶作为好媳妇,解决了世上最难解决的婆媳关系问题,究其原因,无非是对她的婆婆怀有孝顺,感恩和理解之情,这也是我们王家子孙必须要继承学习的,就是对长辈的孝顺和对家人的亲情。 壮壮的文章充滿着真实的情感,看来他是真正读进去了,且在深层挖掘、发力,展示出王家子孙孜孜不倦、向前进取的精神。壮壮15岁就去美国读书,当时英文字母还记不清楚,依然就跟着上学了,一直攻到现在的大学,实属不易。这两篇文章从家庭生活的不同侧面展示出老爷爷老奶奶的坚强、认真的奋斗精神和对后代的深深的关爱之情,每当想起他们来,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自己前进。这一点壮壮已明记在心了。 望壮壮坚持不懈学好学业,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同时一定要在疫情中保护好自己。 桃李回复则涵: 壮壮,你的每句话都让我感动,甚至流泪。你从小在异国他乡,面对不一样的世界,要独立思考,解决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实属不易。你用实际行动传承和体现了咱家"头拱地″闯天下的奋斗精神。为你点赞。从你的文章可以体会到,你的所思、所言已把自己融入到家族的历史中,很难得的真情实感。你找到了我们家族共同的根基和可贵的基因。只要我们的美好家风和″地头力"精神能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我们家族就会兴旺发达。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东晖给爸爸妈妈的信: 爸爸妈妈: 每年清明前后,我们家的扫墓祭奠先人的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家风,应该不断传承下去。通过每年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了家族的精神血脉,对他们是有深远的影响的。我觉得小雨这两年变化很大,跟我们不断让他们看这些文章,了解我们家的历史很有关系。而我们身上的这种不怕困难,开拓创新的品格,也的确传承了我们祖辈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家族的家风,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家里每个人身上都有成功的基因,这是跟一般家庭不同的,这些言传身教的东西,比起简单的说教,对孩子们来说更有意义,也会对他们的人生方向的指引有更深远价值!您们和三叔在这些地方做得很好,是我们的榜样,向您们学习! 桃李给育琨的信: 育琨,你好: 这辈子能走入王家,和胶东结缘是我的缘份和福份,要不然在文革中还不定是什么结果。这个家庭给了我的爱和尊重,给我的支撑和帮助,使我受益终生。我的一些同学在“文革”中没得到这种温暖和保护,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我比他们幸运得多。我永远感恩咱们这个家庭给予我的一切,感恩走进胶东,这也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功。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外甥女海媚的短信 大舅: 您好。光盘做得太好了,这是我们晚辈们很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您真是个很有心的人,我们从心理尊敬您!感谢您!这种深沉的情怀,让人思而温暖。你就像太阳,家庭有了阳光,我们的日子就会变得快乐,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真幸福。谢谢您!愿您和舅妈平安!幸福! 外甥白洁的短信 大舅: 正月二十一日是一个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欣闻大舅于今日十六时三十分在石柏林禅寺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我虽不能到场参加追思,但心情同样激动,我代表曹慧、白旭冉和白梓毅,向已故的两位老人表示深切的怀念和追思,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同时感谢大舅能操办此次祭奠。您辛苦了。 表侄吕晓明的来信 大叔、大婶: 您们好。您们寄来的文集,我连夜拜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它又带我回到了童年。童年在姑奶奶家生活的影像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时我虽顽皮,但在二姑奶奶家得到了精心的照顾,而且有时还会惹老人家生气,现在想起来很是内疚。 两位老人的事,我是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的。如果我知道是如此惨痛,我是会回去拜一拜的。我母亲也曾经提过,不知发生如此大的变故,如果她知道,也一定会回去的。现在想起来,我们非常后悔,没能最后送老人一程,那就祝愿老人在天堂安息吧! 读了您们的文章,我深深被您们的孝心所感动。请二老过分的自责和不安,您们是天下最孝敬父母的好儿女。您们好多方面都是我的榜样,您们做得很好。 与大叔、大婶一别也有十几年,不知大叔、大婶身体如何,望大叔大婶多多保重身体。祝叔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我与三叔二十多年没见了,代我向三叔问好,祝三叔、三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他们的女儿健康快乐。 二十多年没写信了,看完文集提笔写了此信,有很多话要说,但由于文化知识有限,无法用语言表达,就写到这儿吧。过几天就清明节了,我会在天津为逝去的姑奶奶祭扫,愿他们二老安息! 祝您们万事如意! 外甥维强的信 尊敬的大舅: 您好!3封邮件已收到,舅舅们以及哥哥姐姐们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对姨姥爷、姨姥姥和二舅的思念感人心怀。我也记得冬天全家围在电视前看您制作的视频时,老妈抹眼泪的情景。我想“孝”这一家风,一定会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骨头里,溶在血液里,流淌在心里……我也禁不住去思考,感叹,这世上只有父母会最无保留的把所有都给你,很多很多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而且很可能支撑起你的人生,是一辈子的财富,就像三舅笔下的“地头力”。 您和大舅母组织的这些寄托思念的纪念活动,收集的这些刻满岁月印记的老照片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些不仅让我们去怀念已经逝去的老一辈们,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记起他们的点点滴滴、回忆起他们的好,他们的爱,也让我们小一辈忆往思今,更加懂得珍惜,懂得爱。珍惜活着的生活,珍惜为家为儿子操劳一生还未享福的父母,珍惜那些远的、近的亲戚、朋友。这一些都是生活给我们的馈赠吧。这是我的一些感受和理解。 希望大舅、大舅母在为家族操劳的同时也要关爱自己,健健康康地生活着,好让我们小一辈好好地珍惜你们! 祝幸福健康! 朋友王国德的赠言 拜读育琦、桃李所著的《老爹老娘》一书,更兼既往之所睹,感怀颇多,令人心豓,委实难忘,故以八句“之家”涵盖且赞之。 彼之家实乃: 春晖充庭之家; 孝睦传承之家; 手足情重之家; 感恩怀德之家; 人人奋进之家; 个个奉献之家; 贤隽辈出之家; 堪称楷模之家。 潘懋西的信 育琦、桃李: 看了《老爹老娘》这本杰作,激动多多,收益多多。脑海里深深印刻着三亇字:孝、爱、情,你们做得太到位了,你们做得太棒了,你们在我印象中的形象更高大了,你们确确实实是我学习的楷模!我为有你们俩位挚友感到无比自豪!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刘正华的信 看了“文集”并念给炳熙听桃李姐姐的文章,我几乎一直在哭,使我想起了老母亲的可敬面容,同时也使我更加爱你们,暗暗地永远祝你们健康幸福!好人一生平安! (刘正华、王炳熙夫妇是我们的好朋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曾住在一个单元) 《老屋的记忆》后记 《老屋的记忆》是通过零星回忆,讲述了我儿时到1961年离开家乡赴天津求学前的一段经历。这里有欢乐,但更多的还是苦涩,它从不同的侧面见证了老爹老娘的奋斗历程和家庭的发展变化,同时也折射出时代变革的轨迹。 由于父母和育鹏兄弟的突然离世,使我在较长一段时间心情沉重,处于深深的思念之中。每当想起他们,就会想起家乡的老屋,就会想起一段段活灵活现的故事。 2010年我们与小弟育琨共同编辑了《老爹老娘》纪念文集,追忆了父母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将几个孩子拉扯大的一些故事。这部文集凝结着全家的心血和情感,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家庭的生活变迁和老爹老娘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而且也是对全家心灵的抚慰。 《老爹老娘》在亲友和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我们收到许多感人肺腑的回音,这一切都是对我们的莫大安慰和鼓励。 育琨曾将母亲那种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精神归结为:“地头力”。 正是这种锲而不舍、“头拱地”的精神,使全家走过了艰苦的岁月,让三个孩子进入了高等学府。近两年,育琨还连续出版了两本有关“地头力”的专著:《答案永远在现场》和《带着爱去工作——地头力:员工、老板和企业的中国式活法》。他是第一个将“地头力”纳入中国管理学,并传遍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得到了国内外管理专家、企业家的广泛认同和赞赏。 2012年8月夫人桃李曾对我说:“爹娘的奋斗精神令人敬佩,也是老王家的宝贵财富,应该好好写一写,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先辈,从中吸取一些营养。”2012年国庆节期间,我们全家在北京聚会,我将《老屋的记忆》的初稿给孩子们看,引起了他们很大的兴趣,我们的孙子壮壮和外甥女小雨都觉得很新奇,问了好多不明白的问题,还写了读后感。这使我很宽慰,也很高兴。今年春节后,在桃李协助下,又对文稿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以作为对先辈的追思,对自己的激励和赠给后辈的礼物。 人到了一定年纪总是喜欢回忆自己走过的路,从中去品味人生,而刻骨铭心的记忆往往是在童年。我小时候,吃上一顿饱饭就很高兴;吃上一顿面条、一顿饺子就十分满足;过年吃上一块肉和鱼就觉得最幸福了。长大了遇到困难时,想想小时候经历的困苦,想想父母在生存线上那种挣扎奋斗和乐观豁达的精神,就会感到眼前一亮,就会立刻感到一切都可以跨越过去。人生旅途总会有几个成长的拐点,但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忘记,当初我是从哪出发的,因为那是我人生最原始的拐点。人们常说:“经历是一笔财富。”的确,经历过艰苦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珍惜,更懂得进取和奋斗的内涵。 如果有人问:你这一生最重要的经历是什么?是朝夕相处十八年的老屋! 你最值得自豪的事是什么?是走进了老屋! 你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是目睹和经历了老屋! 老屋的精神是什么? “地头力”!就是迎难而上、永不退却的爆发力。 走进老屋,就是走进历史,不仅会感悟到它的沧桑, 而且会得到心灵的滋养。 老屋是全家之轴 老屋是游子之根, 老屋是生命之源, 老屋是智慧之井! 今后不管老屋如何变迁, 在我的心中,老屋的光彩是永恒的!
敬请大家一起呼吁:祖国文明建设应从央视和国营媒体禁刊酒类广告做起。酒,从精神到肉体已经伤害了无数国人! |
南开校友及海内外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
---|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8/17/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