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龐金富校友 October 18, 2021
活到老要学到老,老有所学学什么?怎么学?这里面也有讲究。
我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中医,但没有选择中医为毕生职业。退休以后,鉴于各种原因和实际需要,我又把这个喜好捡了起来。但此时已不是风华正茂的当年,故如何学习中医就成为我必须思考的事情了,这个思虑无疑是对的,万事开头前,必须要符合一个字:“道”。
道,其意就是指行走之前必须首先考虑的方向、途径。具有这种“道”的意识,其本身就是“德”,连起来就是道德的意思。
很早以前,我看到过一本杂志,刊名是“知道”。当时的感觉是莫名其妙,深入进去才觉得刊名的意义深远。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智慧,事事都有可挖掘的内涵,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都有“道”的哲学。
不是吗?喝茶要懂得“茶道”。原来以为:“春季喝花茶、夏季喝绿茶、秋季喝大红袍、冬季喝红茶”就是毋庸置疑的茶道,学习了黄帝内经才知道其中的“夏季喝绿茶”是错误的,应该改正为红茶或黑茶。因为夏季人的外表面是热的,但里面是凉的,所以夏季里不应该喝冷饮、绿茶。餐饮业包括我们食客也应懂得“味道”,否则就会损害身体。当今某些餐饮业总要自行其是,时不时推出一些“创新菜”,殊不知某些创新菜本身就违反“味道”。诸如“鸡蛋炒苦瓜”就是谬误。二者都属于寒性的食材,怎么可以放在一起呢?再如“牡蛎拌臭豆腐”则更是胡闹!
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充满着智慧,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随便举出几例就足以说明。比如:“春捂秋冻”就是穿衣之道,这是祖先历经多少个“倒春寒”、“秋傻子”的精辟总结;再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广大农村留存下来的“种麦之道”;“孩儿保平安,必须饥和寒”,这是老百姓传下来的“育婴之道”。此时,我想起了徐文兵的几句有趣的话:我们的女博士从当妈妈怀孕期间,就开始重视“胎教”,望子成龙从怀孕就开始了。孩子出生后,买了个天平,为的是按时按量给孩子喂饭。结果,孩子饿的时候不到点不给喂,孩子饿过头了,时间到了孩子又不吃了。折腾来折腾去,竟然把孩子养成了一个“非洲小难民”!这是一个“迷信科学”、极无智慧的典型,比过去刻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穷秀才更具讽刺色彩,但实际生活中不乏其人。
交朋友也有交朋友的“道”。有一句话“君子绝交,不出恶语”,这才是君子风范。然而,今天的现实社会又有几人做的到?过去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一旦产生意见分歧则“反目成仇”,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恶语伤人,竟然把多少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拿出来晒,公开骂人家是SB,也不怕这样做的同时,也是在毁灭自己的人格。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群体里就出现过。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有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您都忘记了吗?反正有道无道,自己知道!
总而言之,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我们要力争做到“以理服人”头头是道才是!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学点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是挺好的事情。关键是为了明确生活方向。至少在生病的时候,清楚自己是得了什么病?该治不该治?找中医还是找西医?自己经济条件可以承受的最高限度是多大?自己身体素质可以承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这些诸多方面就是我们晚年遇到的“医道”,思想一定要明确、思维一定要清楚、大主意一定要自己拿。这些都是方向、途径的事情。尤其在患上某种棘手的疾病面前,一定要头脑冷静、拍板正确,不能让医院、医生、外人忽悠了自己。
我们这些人,都是实在人,对付社会陷阱都缺乏戒备心,往往会上当受骗。所以,处事、决策之前,“道”格外显得非常重要,“道可道,非常道”,只可意会,“道的理”就在于此!
敬请大家一起呼吁:祖国文明建设应从央视和国营媒体禁刊酒类广告做起。酒,从精神到肉体已经伤害了无数国人!
-《海外南开人网》敬启
Alcohol and Aging 酒精与衰老(英/中)
How Alcohol Affects Your Body 酒精如何伤害你的身体 (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