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龐金富校友 February 4, 2021
最近,我从微信里看到一条信息,在2016年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著名生物学家、教师代表饶毅发表一份致辞,堪称中国最高学府的最短毕业典礼致辞,题目是“做自己尊重的人”。现全文附后。
著名生物学家:饶毅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
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从生物学来说,按进化规律产生遗传信息指导组装人类是奇迹。
超越化学反应结果的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迹;超越动物欲望总和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应做自己尊重的人。
过去、现在、将来,能够完全知道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上很多文化借助宗教信仰来指导人们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为;而对于无神论者——也就是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在你们加入社会后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弱点和缺陷,可能还遇到小难大灾后,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却很值得。
这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怜,而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自尊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我祝愿: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不要问我如何做到,50年后返校时告诉母校你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它们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
著名生物学家:饶毅
致辞中,饶毅以聪慧、睿智的头脑,文明、高雅的语言两次提到了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具有高度文明积淀、高度文化底蕴的北京大学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知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人来说,这份致辞无不拍手叫绝、赞叹不已,然对于局外的人士说来,则如同一头雾水或一知半解,理解起来确实存在难度。
物理学中的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的理论,概括为四条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下简称热二律)的研究对象是由大量粒子(分子)组成的宏观系统,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与外界没有任何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
研究“热二律”常遇到的一词是“不可逆过程”。众所周知,热量可以自动地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可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这就是不可逆过程。实际上,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其次应注意的是,“热二律”有多种表述,本文用的是熵增表述。
简单交待了这些预备知识,下面我来尝试着对饶毅的致辞做一俗解。
从日常生活可知,高处的物体自由落下砸碎了花盆,这不需要外界辅助条件,这个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对外做功的过程,是遵守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但你让低处的物体砸碎花盆就必须人为干涉---先举高了以后才能实现,这不是自发完成的,必须借助外界实现,这不符合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这个过程是不对称的。
自然界的热现象,偏偏也有一种不和谐:以摩擦生热为例,功可以完全变成热,这不需要任何条件,这个过程遵守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反过来热并不能完全变成功,谁也没见过室内的热量会自动跑出来、实现自动降温,且跑出来的热量会自动推动机器做功,没有某种动力的消耗,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个过程也是不对称的,这正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
以上是从宏观看问题,得到的是感性认知,不是理性认知。
只有从微观即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热二律”才能洞察本质。进一步说:作功是大量分子的有规则运动,热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显然,有规则的运动变成无规则运动即功→热的几率很大,而无规则运动要变为有规则运动即热→功的几率极小。
这样讲话太绕嘴,也不符合科学研究的习惯。于是,人们给大量分子运动出现混乱程度的状态几率定义一个新名称叫“熵”,则分子无规则运动就意味大量分子出现混乱程度的机会多,也就是熵高,分子有规则运动就意味大量分子出现混乱的机会极少,也就是熵低。
有了熵的概念,回过头来再说前面的事就简单了----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孤立系统,自动完成的功→热的过程就意味着系统可以自发地从熵低向熵高的状态演变,也就是熵增加了,这个过程是单向能量守恒的过程,而反过来的过程则不能自动实现,所以“热二律”又称为“熵增原理”。
“热二律”的应用是有前提的,不能盲目地将其应用于宇宙,历史上的“热寂说”就犯了这个错误,这里不再展开赘述。
也有人把“热二律”推广到生命系统,认为人的肌体也会走向熵增,错误同样源于生命系统也不是孤立系统。虽然生物体能把从自然界获得的低熵小分子物质(食物、水)运化为高熵大分子物质(二便及其他排泄物),看似熵值提高了,但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不仅和外界有能量交换,也有物质交换,生命本身存在着一种活力,这种活力能激发出“负熵”,来不断抵消产生的正熵,不会熵增。这种对抗熵增的结果,使生命能保持一个协调有序的生命状态。
生命的活力在“生物物理“里称为耗散结构。说到这里,我生出个联想,人们都向往长寿,于是就设法提高自己的生命活力,在西医里就是免疫力,中医里就是阳气,提高它们其实就是养生,就是防止熵增。熵,说白了就是垃圾。人体新陈代谢严格说就是熵流代谢,熵流代谢旺盛才可能长寿。正是生命的活力才可能让人的一生创造出无数奇迹。所以说熵的理论正在透过物理学和生命活力直指人心,一点都不为过。
源于物理学的熵概念,人类对大千世界本质的洞悉和认识越来越深刻化、定量化了。现代美籍学者爱持金说过:“对一个概念认识的越深刻,它撒出的网就越大。”1942年,量子物理学家和现代生物学家薛定谔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到,“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则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 薛定谔将生命活力称为负熵,使得自然万物与热力学的熵増反向运动。
1944年,薛定谔又把这一演讲主题写作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进而引导了以DNA为标志的现代生物学的发展。
在薛定谔发表这一著名演讲70年后的2012年,还是在同一讲台上,克雷格·文特尔向听众解释了生命如何运行DNA这个软件,如何指挥成千上万蛋白质机器人创造生命活力。文特尔20世纪90年代破译了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演讲中提到的“DNA密码本”---人类基因组,2010年又通过合成DNA生成了第一个人造细胞,开创了人造生命的秩序,他的演讲最终也出了一本书《生命的未来》。
这大概能说明“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的含义。
薛定谔关于生命系统“负熵”概念的引入,使早期的“热二律”向开放系统拓展,随之出现了与“熵增原理”相呼应的“负熵原理”。后来,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指出,生命系统本身存在着耗散结构,生命活力实际就是一种自组织能力。那么什么是耗散结构呢?你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肉了,就变成了坚强的血液循环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生命系统随耗散热量对环境“排熵”,又不断地自身产生着熵,这就叫“熵流代谢”。这就是您在整个生命的延续期间,可以“改天换地、为所欲为”的神奇与可爱。
这大概指的就是“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它们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
敬请大家一起呼吁:祖国文明建设应从央视和国营媒体禁刊酒类广告做起。酒,从精神到肉体已经伤害了无数国人!
-《海外南开人网》敬启
Alcohol and Aging 酒精与衰老(英/中)
How Alcohol Affects Your Body 酒精如何伤害你的身体 (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