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翻译人生
宋氏德利,飞散一生;似萍玩水,如叶戏风;一九四四,闰四月中;那日破晓,紫气东升;诞于华夏,天津武清;穷乡僻壤,世代务农;一介村童,自幼懵懂;小学中学,就读乡中。一九六三,毕业高中;入泮南开,喜获殊荣;攻读英文,以译为梦;一九六八,毕业匆匆;津郊农场,苦度双冬;种稻直至,一九七零;喜从天降;分配入京;戎装加身,乐不自胜;军政大学,任教军中;军事翻译,首职平生;时光荏苒,岁月嬗变;转眼已至,一九七三;突接命令,返津复原;入职外贸,译职再担。期间插曲,短短两年;伊拉克国;水坝修建;铁道部门,招考译员;前往西域,合同两年;有幸录取,格外心欢;合同期满,一九八三;复归外贸,续职如前;直至退休,亦未得闲;返聘直至,九七那年;幸获贵人,暗中支援;赴美纽约,开辟新天;中文电视,跨界履新;实现梦想,编辑新闻;二零一四,退休隐身。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生一世,做事不休;从未得闲,自甘劳苦;或多或少,亮点会有;与我而言,颇显特殊;若论亮点,并非阙如;微若萤光,闪烁倏忽;细细思量,一点而已;不在本职,却在业余;文学迻译,终生不移;焚膏继晷,四十余载;各类书稿,数量过百;付梓超半,传世在外;天道酬勤,屡传佳音;客座教授,职称译审;获奖三度,殊荣无尽;亲朋鼓劲,阖族欢喜;若问此生, 何以为绩?仅此一点,再接再厉;至矣尽矣,蔑以加矣。
第三篇:翻译感悟
第一章 译家四宝
译之灵魂
译之信念
译之密码
译之秘诀
译之灵魂:译者,有魂之人也
译者,有魂之人;译者,非无魂之器。有魂,有独立思想之谓也。迻译,绝非单纯语言之转换。舵手行于江湖,风平浪静之时,无以为绩,唯有惊涛骇浪之时,方显出英雄本色。
迻译迻译,说来容易,做来难矣。一般文章之迻译,四平八稳,犹如水泛微澜。一遇难题,则如惊涛骇浪,此时此刻,方显译者之英雄本色也。
排难解惑,需加思索,查阅字典,绝非万能也。无魂之译,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见字不见人。有魂之译,反复推敲,深思熟虑,融会贯通,不写则已,一写惊人也。魂者,何也?综上所述,其实无他,思也,索也,排难解惑,如此而已矣。
译之信念:自信自立,天道助勤
夫信念者,行动之方向与力量也。人皆有一己之信念,余亦不例外尔。余之翻译信念无他,乃自信自立,天道助勤,信立勤奋,成功无疑;别人能行,吾亦能行,别人不行,吾亦能行而已矣。如此之信念,始终贯穿余之人生,乃至余之文学翻译也。天道助勤,何以为勤?
科比,已故篮球巨星者也。或人问其成功之道,答曰:“汝曾见凌晨四点之洛杉矶乎?”此言乃指练球至凌晨四点钟尔。或人若以类似之题前来问余,余则反问曰:“凌晨四点之时钟,汝曾见之否?”若无此信念,若非持之以恒,断不会有余之今日,更遑论余之文学翻译耳。
译之密码:115·50·39
行为密码,人皆有之。余之文学翻译,自有密码,115·50·39是也。 115者,则指115部书稿也。其含义者,实践出真知,多实践多出成绩尔。余乃飞散译者,115部书稿,应非属太少者也。或人殊甚惊讶,且问余曰:“汝瘦小枯干,白首老叟,何以能总有可译之书;所译之书稿,又何以如此之多耶?”答曰:“唯一秘密者,乃翻译欲也。若欲迻译,可译之书,比比皆是,不啻探囊取物,唾手可得也。”正所谓:“只要心中有沙,处处皆马尔代夫也。”
50者,乃指翻译五十年也。39者,则指文学翻译三十九年矣。如此之二数字,其含义为:译者,欲出成绩,万不会一夜成名,而需长期实践之。如若诗意而言之,则需漫长之修炼也。
此即余之翻译密码也。余确信,大凡译人,文学译人,尤甚,无不具有一己之翻译密码也。数字成绩,二者关系,水涨船高,成正比也。总数愈大,成就愈大耳。
译之秘诀:二养化叹
人之一生,做事无数;事有对者,亦有佳者;对者佳者,固有其秘诀也。若夫何以为佳译者耶?余之秘诀,乃“二养化叹”是也。惟此“二养化叹”,非化学之“二氧化碳”尔。二养者,教养及学养之谓也;叹者,乃赞叹之谓也。此二养兼备,方能使译文令人赞叹,乃至叹为观止尔。唯此为大,余之迻译秘诀乃尔。
窃以为,如此之概念,迻译殿堂之上,鲜为师者所论尔。教养之事,愈会乏人问津也。原因无他,大凡教养之论,乃属政教之范畴,非关外语及迻译尔。及至学养之说,外语及迻译之知识,并非其全部也。何以言之?欲将迻译之事做好,除外语及迻译知识,尚有各种知识,亟需学习及运用矣。
教养
多年实践,明示与我:欲求迻译之妙,修炼教养,乃为首要。
何为教养?教养者,实乃人品之谓也。有一良好之人品,称之为儒雅。吾辈常闻儒商之说也。窃以为,译界亦应有儒雅之群体,儒译之称,可也。
以儒雅为特点之教养,所含因素颇多。勤勤恳恳,事必躬亲;善解人意,颇具爱心;温文尔雅,尊重他人;处事沉稳,掌握分寸;包容谅解,能屈能伸;光明磊落,开阔胸襟;诸如此类,举之不尽。
实而言之,教养之本质,乃是对他人之关怀,亦即人文关怀也。而关怀他人之前提,则需恻隐之心也。常言道,译者,乃为他人作嫁衣裳。他人者,实乃译者与读者也。二者相比,余更看重读者也。若如此,译者则需关怀读者云尔。
多年实践之中,唯人文主义不忘,始终指导余之迻译策略也。最典型之一例,则是对原文之迻译注释,乃至译稿编辑体例之设计,无不惟读者马首是瞻也。诚而言之,此举实乃出自真心,情不自禁。即便麻烦多多,亦乐此不疲也。
余译稿编辑之体例,常取N合一之多元化形式也。迻译《聊斋志异》之时,取原文、注释、白话、英译、体会之“五合一”体例。迻译《论语》之时,取原文、注释、白话、英译之“四合一”体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余常迻译诗集,酬劳不取,乃至尽力资助,助贫者出书,圆其梦想,不亦说乎!
学养
文学翻译,乃综合性之学问,故而光知些许迻译之常识,诸如信达雅,及至直译与意译之关系等,尚不能做好文学翻译也。须知,除此之外,还需诸多其他条件,而学养,遂为其中之一也。
若夫一位译者,缺乏学养,便不啻满腹杂草。此类人等,焉能将文学翻译做好?显然非也。学养者,囊括内容颇多。余只想针对自己,针对文学翻译,粗浅谈论一己之体会最深者也。窃以为,学养之诸元素,最要者有三:文化素养此其一;文学素养此其二;知识素养此其三。
1.文化素养:
素养者,乃技巧或能力之谓也。文化素养者,此文乃指双语水平也。文学翻译,乃称其为译,则势必涉及母语及外语也。一般而言,外语水平颇受重视,所下功夫亦最深。诚然,如此之举,无可指摘,亦无须赘述也。然吾所强调者,乃母语之素养也。
多年之前,吾曾撰一文,题为“母语水平厥功至伟”矣。余之母语,乃汉语也。故而所述之要点,乃汉语对文学翻译之重要性也。
众所周知,语言所含内容甚多,而语法,乃重中之重也。具体而言,则涵盖章法、句法、词法等诸多因素。若果此类知识贫乏,则定会严重影响译文质量也。
2.文学素养
文学翻译者,可归文学门类也。文学门类,涉及甚广,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无所不包也。俗言道,打铁先要自身硬。迻译何种,皆需甚懂,亦能为之。故而迻译散文,需懂散文,亦曾为之;迻译诗歌,需懂诗歌,亦曾为之。
散文诗歌,乃吾最爱;自幼至今,从未减退;喜读喜写,更喜译之。就诗而论,粗略估计,不下三千余首矣。散文之译,成绩最佳者,非《春》莫属,对余之文学翻译,作用之重,实属无可替代也。自1986年发表至今,三十余年尔。然热度未消,于2018年,竟被选为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之试题!嘻,不啻天方夜谭矣!
更有甚者,若无《春》之译,便无缘结识译林出版社。《伦敦风景》、《道德情操论》及《达摩克利斯的暗室》,此三部经典之翻译出版,及至《道德情操论》之再版,统统无从谈起尔。精装双语本《伦敦风景》,集余散文迻译技巧之大成者也。
3.学识素养
所谓学识,乃系语言之外各种知识也。文学迻译,涉及颇多,故而了解各门类知识,实属多多益善尔。
美国作家梭罗之名著《瓦尔登湖》,提及豆田施肥,有leached ashes or plaster云云。或人仅译为“灰烬或灰泥”,而leached一词,意为“过滤”,显然漏译也。
灰烬或灰泥,何以需滤耶?其因盖出于大豆不宜碱性土壤之故也。瓦尔登湖滨,地势低洼,梭罗在此开垦之豆田,应属碱性土壤,自然不宜大豆也。而草木之灰,则属碱性,之所以过滤,乃为洗掉碱性也。如不过滤,莫非碱再加碱,火上加油?若此,与豆苗生长,何益之有?
综上所述,过滤一词,实非可有可无也。然则缘何漏译之?莫非粗心之举,抑或无知之为?权且不管漏译之故,然过滤之重要,乃万不可不知也。由是观之,农业常识,不可谓无关痛痒。概而言之,知识素养之于文学翻译,何其重要乃尔!
第二章 译家五性
译之前瞻性
译之定性
译之灵性
译之悟性
译之韧性
译之创性
译之前瞻性
前瞻之性,乍听似与迻译无关。然于自由译者如吾辈,亦即身处异域之飞散译者而言,确定迻译选题之时,却极具重要性也。
于我而言,四十余年之迻译选题,多凭前瞻而确定之。有成功者,亦有失败者。大凡前者,乃因前瞻对路,反之亦然而已矣。
诚然,亦有个别选题,乃应出版社邀约而迻译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之《伦敦风景》,亚当·斯密之《道德情操论》,及至威廉·赫尔曼斯之《达摩克利斯的暗室》,乃应译林出版社之邀约,译而出版者也。
此类选题,自当不必前瞻也。然则他类选题,大都由余一己之前瞻而定之。如哈罗德·罗宾斯之《爱之荒漠》及《野性》,泰戈尔之《迷途之鸟》,亦如《聊斋志异》,《西游记》,及至《论语》云云,则皆经前瞻而定也。
此乃余迻译选题之状况。窃以为,迻译群体之内,如我者颇多矣。而至今尚未走出课堂,将来或恐如我,需前瞻而定选题之译者,亦不在少数也。
译之定性
常言道,定能生慧也。此处所言之定,亦即定性,乃定下心来之谓也。进而言之,只有心定,方能处乱不惊,不为外物所动摇,做事方能沉稳。只有心定,智慧方能出尔。否则,一旦风吹草动,便会方寸大乱,心中生草,失掉主见。若此,智慧何从出耶?
迻译者,乃社会性极强之情事也。从迻译之内容,至迻译之环境,再至译作之付梓,诸多环节,皆与复杂社会之因素密切相关矣。
当今图书市场,形势严峻,影响迻译之诸多环节,诸如迻译之方向,译者之信心,及至迻译之策略等。图书市场,堪称一切朝钱看。若非不卖大钱之书,皆非受欢迎者。畅销书,乃最能卖大钱者也,故而以挣钱为目之文人墨客,便会趋之若鹜,竭尽全力,打造畅销书也。
然而挣钱之外,另有目的存在,诸如兴趣爱好,文化交流,皆能使译者心定不摇也。就我而论,二者兼而有之,且集中体现于典籍迻译之中。众所周知,典籍之迻译出版,绝然斗不过畅销书也。然于我而言,则认准中华文化,以期助一臂之力,使之走出国门,冲向世界也。
此意已决,则定性自出尔。继《论语》足本迻译付梓之后,余亦一鼓作气,相继攻克《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孙子兵法》、《菜根谭》云云。为此,吾曾婉拒友人多次盛情之邀,对其稿酬丰厚之园艺书稿,谢而不译也。
译之灵性
心定出智慧,然智慧者,并非刻板呆滞,乃因其灵动至极而已矣。众所周知,如科技等颇多行业,常人动辄便说只是研发计算,一切皆需有板有眼,中规中矩,来不得半点浪漫之浮想联翩也。其实,科学巨擘如牛顿者,颇多重大科技之发明创造,往往出自不经意之天马行空式遐想。而此类遐想,乃灵性是也。
科技如此,迻译亦复如此。优秀译者,必为颇具灵性之译者。此类译者,迻译之中,常会灵感突发,异乎寻常之念,应运而生,继而妙笔生花也。
灵性从何而来?莫非天生具备?余不敢苟同也。细思量,灵性大多出自长期之点滴积累,及日久弥新之磨练。日积月累,知识渐多,一旦需要,喷涌而出矣。
余有论文一篇,内有风趣文字一段:“每逢译到文眼之处,诗词歌赋便骤然涌聚笔端,犹如各路将军呼呼拉拉前来请战,宛若七十二嫔妃叽叽喳喳前来争宠。此时此刻,吾乃至高至尊,一切均由寡人独自调遣。”
此言所示,乃是灵性;灵性之重,不可小觑;灵性可贵,其来有自;究其缘由,长期积累是也。
余有译文一篇,题为《甜美九月》。内有句云:“… busy as a squirrel in a hickory tree, idle as a languid brook. ”吾译之曰:“忙时节忙得如松鼠在林中喜滋滋地窜,闲时节闲得如小溪在山间懒洋洋地淌。”
如此译文,不可谓不整饬,不可谓不完美,然其源何在哉?请君莫急,且读下文:“冷时节冷得牙关错,热时节热的蒸笼里坐,好一个寒来暑往真难过。” 显而易见,余之译文,全然脱化于此。而此文所述,乃疟疾之症状也。
诸君莫知,实言相告:如此三句,乃多年之前,吾偶然读之也。因其风趣,便立即铭记于心,封存多年。没料想,迻译此篇,灵性突发,信手拈来,幻化新句而已矣。
译之悟性
灵性,异常重要,但需有度也。有度,则需掌控之力,而悟性,不可或缺也。只有如此,方能避免误判矣。
悟性,乃是对事物感知、洞察及思考之力也。继而言之,此三种能力,则指对事物理解与分析之能力。
悟性,可分先天及后天两种也。所谓先天者,乃指天赋而言。而天赋者,天所赋予也,简而言之,天生是也。
先天之悟性,可令人事半功倍,甚而才赋优异,终成非凡人物,然可遇而不可求也。
后天之悟性,努力修炼,可也。
无论是否具有先天悟性,亦无论先天悟性有多强,皆不能忽略后天悟性之重要也。
后天悟性,亦可称其为开悟也。科学家之发明创造,文学家之吟诗作赋,所以能独具匠心,皆归功于后天开悟也。同理,迻译之事,亦然尔。
开悟有顿悟与渐悟之别也。顿悟,当下了然,直指人心尔。渐悟则需时日,方可见真谛也。窃以为,无论顿悟,抑或渐悟,皆需知识之长期积累也。打造丰厚知识之基础在先,发智慧火花之顿悟或渐悟在后,如此而已矣。
明此一理,努力积累知识;明此一理,精心提高悟性;如此,则译事可成也。
为证此理,现举一例说明之。
美国作家梭罗之名著《瓦尔登湖》,提及豆田施肥,有top dressing之说。凡稍懂英文者,莫不知top之意有二。其一,顶部;其二,顶级。或人译为“顶级肥料”,余则译为“顶肥”也。且不知,一字之异,差之千里矣。
顶级肥料者,乃一等肥料之谓也。然此解似无意义。试问农家施肥,孰不愿施一级者?故而如此之说,不啻废话也。窃以为,此处当指“顶肥”。何为顶肥?施于顶层之肥是也。
余生农家,对施肥颇为熟悉也。肥料者,有底肥与顶肥之分。底肥,亦称基肥,即施于垅沟之最底层也。一般为人畜粪尿之类,劲头颇大,持续性亦强。顶肥,施于土壤表层,亦即顶层,如草木灰,可作育苗育秧之覆盖物也。如此看来,top dressing 确应译成“顶肥”矣。
此例足以说明,懂些许科普知识,迻译之时若遇难题,可当即顿悟,明其实意也。由是观之,悟性与迻译之关系,何其密切也。
译之韧性
韧性者,乃顽强持久精神之谓也。个中因素有二,一乃顽强,二乃持久。常言有十年磨一剑之说。此乃韧性之最佳注解也。而支撑十年磨一剑之心理支柱者,韧性而已矣。
十年磨一剑,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也。具此心理素质,方能不被困难吓倒,方能将事办好。别事如此,文学翻译亦复如此也。
众所周知,文学创作,常有一书定终身,一夜成名者,然而文学翻译却罕有之。言外之意,即绝大多数文学翻译者,皆需十年磨一剑之磨练,皆需长期翻译之实践,才能成为合格之人才也。所谓长期,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乃至一生一世矣。凡致力文学翻译者,皆应头脑清醒,并有思想准备,否则将会一事无成也。
译之创性
所谓创性,乃为创新之简称也。创新,有时可为成功之关键。翻译亦复如此,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方能使翻译与时俱进,方才能取得成功也。
我有逛书店之爱好,已从国内坚持至国外矣。余工作之电视台附近,有一新华书店,得闲便闲逛之。即便只观不读,亦是享受,且会偶有意外收获也。
某年某月某日,余曾发现泰戈尔《飞鸟集》之新译本。新者,乃有创新创意之谓也。此译本除英译汉之外,亦有注释性感言。余突灵感大发,新译本迅速问世。创新之处有二:一是书名全新《迷途之鸟》;二是多处修改他人之旧译。余之创新译本,颇受欢迎,并先后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央电视台,两次隆重推介也。
@@@@@@@@@@@@@@@@@@@@@@@@@@@@@@@@@@@@@@@@@@@@@@@@
走进美丽的南开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