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津沽忆 最忆是南开
离校半世纪,去国十五载。 故乡天津享有盛誉的南开女中,是我在异国他乡魂牵梦萦的心灵家园。 遥想当年,且不说此起彼伏的朗朗读书声传递出的浓浓学习氛围;也不讲多才多艺的800多名女生吹拉弹唱的表演技能;单是那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南开体育精神,就让我获益良多,回味无穷。 南开校系的体育传统 提起南开女中的运动传统,首先要感谢学校创办人、中国近代教育家、体育活动家张伯苓老校长。
张伯苓先生认为“强我种族,体育为先。平均男女,促进健全。”因此,在他创建的南开小学、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系列学校中都非常重视体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 1923年9月南开女中建校之初,张伯苓沿用南开校系惯例,在南开女中实施了体教融合的理念,开展体育教育实践;学校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教学课程,着力普及近代体育项目。他同时认为,体育场最能培养“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等体育道德和精神。曾有学姐记述,女中的体育课程不限在操场上进行,遇有恶劣天气就在教室内上体育课。老师为学生讲述体育史话、运动知识,甚至学期结束体育课还会有笔试内容。 在张伯苓先生倡导和亲自教授下,无论在远东运动会、全国运动会还是华北运动会的比赛中,都有南开女中运动员的身影。1924 年5月在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上,张伯苓率南开女中垒球队参赛并一举夺魁。此外,女中的排球队、篮球队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南开校父严范孙先生的孙女严仁英,就是女中校篮球队和排球队的主力队员。1930年4月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代表天津参赛的女子篮球队,5名主力队员都来自南开女中,穆祥淑更被推为队长。
1954年毕业生,体操运动员郭可愚是中国首批运动健将;1956年被选拔为参加第16届奥运会中国选手;1958、1959连续两年在全国体操比赛中夺得女子个人全能冠军。 可以说,南开女中是天津近代女子体育运动的发源地。 南开女中体育运动水平得以提升,还归功于建校之初形成的传统 —— 聘请体坛名将任教。我们在校期间,体育教研室的四位专职教师都各有专长。田径教练何振华曾是全国竞走冠军;杨波子教练是著名的体操名将;刘堃教练有着丰富的篮球训练经验、乒乓球教练贾汝珍右手横卧球拍,稳健削球的打法引得许多同学仿效。 在几位教练的悉心教授下,女中学生的运动成绩在天津乃至全国比赛中,取得过许多骄人的成绩。例如,1964年2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少年女子乒乓球锦标赛中,初二年级的李玉环同学夺得了全国单打冠军,并被选入国家队。 李玉环在武汉赛场 不仅球类项目培养出许多优秀选手,在游泳、溜冰、围棋等赛事中也多有斩获。体育强校的招牌,滑冰课上穿的真皮冰鞋、垒球比赛的全套设备都令其他学校的学生羡慕不已。 南开体育精神给予我的教益 崇尚体育运动是南开女中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余时间,礼堂摆放的多张乒乓球台要排队才能轮上练习;操场上,更是活跃着篮球、排球、田径爱好者的身影;甚至外校不多见的垒球队也是呼声震天 …… 几乎每一位南开女中学生都拥有一项偏好的运动项目且陪伴终生。 我的爱好是艺术体操。 凭着小学启蒙老师给我打下的良好基础,考入南开女中后我幸运地成为体操校队的成员,受到更专业的训练。 起初,平衡木是我望而却步的项目。那个年代,平衡木上没有包皮革或装弹簧。教练要求我们在高1.25米、宽10厘米、长5米的木头上直接做快速转体和翻腾动作,一招一式总令我心惊胆颤。 每当我从平衡木上不慎掉下来,杨教练总是大喊一声“没关系,再来!”。在平衡木上做动作时,她常用左手打一个响指提醒我“稳住,别看平衡木,向前看。”完成动作后,她又会双手击掌大喊一声“好!完成得不错”予以充分鼓励。 为了锻炼队员的胆量、积累比赛临场经验,校庆活动中,杨教练和其他体育教师甚至把平衡木搬到礼堂的舞台上,让我们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杨教练还把我送到天津市业余体校参加集训,在市体育馆和体育学院,同来自全市的少年体操运动员一起学习训练。 经过杨波子老师和体校教练的严格训练,我的体育素养和运动水平很快得到提升。 1965年在天津市大中学校体操锦标赛中,我以总分63.9的成绩,荣获少年组平衡木、自由操、高低杠、跳马等七项个人全能冠军,同时被授予二级运动员证书,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艺术体操不仅锻炼了健美的形体与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不怕失败不服输,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从不言败、勇争第一的心理素质。 继往开来 奋力前行 半个世纪的成长过程中,无论在国内还是境外,南开女中留给我的体育精神,带给我的自信与拼搏,让我学会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工作的各种竞争和挑战。 1970年底我考入天津广播电台播音部。为了弥补文化知识的不足,儿子出生10个月后,我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夜大、电大、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津开办的研究生班,系统学习中文、新闻和英语课程。我的新闻作品多次荣膺中国新闻奖、国际新闻奖。 1997年天津电台选派我到澳洲广播电台(Radio Australia)进行交换记者项目。其间我在墨尔本独自采访制作的 9个节目,获得东亚部主任、欧洲广播联盟( 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评委约翰.科隆恩(John Cologne)先生的高度称赞,临别专门为我定制了一块奖牌,以资鼓励。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拥有中国“奥运之父”美誉的张伯苓老校长,1908年曾提出过著名的“奥运三问”。即“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能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中国奥运梦实现了。为了告慰张伯苓老校长,我带领几名年轻记者采访制作了录音通讯《家祭无忘告乃翁》,该节目在海外多个国家广播机构播出,同时在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获得对外广播最高奖 —— 中国彩虹奖。 在职期间我被评为高级记者职称,还被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体育精神、南开情结,伴随我在天津成长,也伴随我走到大洋彼岸。 2008年移居美国之后,我曾在纽约一家华语广播电台,担任节目总监和新闻主播,重操旧业工作了十年。 2014年6月8日,在著名的纽约麦迪逊广场,中国高校北美校友会联盟组织的篮球赛进入决胜阶段。南开校友会的“五虎队”奋力拼搏,最终登上冠军领奖台。 在新闻报道中,我扬广播独家之声势,采用录音报道的形式,还原了南开“五虎队”与清华“铁球”代表队,冠亚之争的激烈场面。我不仅采访了南开夺冠的核心队员,作为新闻背景还介绍了“五虎队”名称的由来,讲述了20世纪南开中学篮球队唐宝堃等五位名将,多次战胜国内外劲旅,雄霸篮坛的故事,受到听众好评。 作者在纽约电台播音室 2009年-2012年,我在纽约制作的广播节目,两次获得全球华语广播大奖。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多年海内外的工作经历让我体会到,南开精神既包括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标准;也传承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各个领域勇创第一的精神状态。南开女中的历练,培养了我们始终如一的坚毅品格和协作能力。历届毕业生无论走到哪里,大都是行业翘楚、团队骨干。 在迎来母校成立100周年之际,遥望津沽大地,发自肺腑的感想是:女中的传统教育,南开的体育精神让我受益终身。 无体育不南开。我骄傲,我的中学生活在南开女中度过。 作者: 崔 涛 2022年11月写于
敬请大家一起呼吁:祖国文明建设应从央视和国营媒体禁刊酒类广告做起。酒,从精神到肉体已经伤害了无数国人! |
南开校友及海内外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
---|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11/13/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