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
bell
首页 健康 大千世界 校友
师生

旅游摄影

关于本网
我的胶东情缘(一)
—纪念公公婆婆逝世15周年

(连载)

桃 李校友 July 25, 2022

我的公公婆婆已逝世15年了,每当想起他们来,心里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思念。在我和婆婆相处的38年中,我们以真诚和信任,培育了人间极其珍贵的真情厚谊,营造了超出婆媳关系的和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谨以此文表达对公公婆婆的深切怀念。

189332643445838203
我的婆婆,一个普通的莱州妇女

(一)

我的父母1938年参加革命,曾在重庆《新华日报》社,负责国际版的编辑工作,后受党的派遣到国外开展地下工作。 1950年父亲奉周总理调遣回国,我当时8岁,随父母由瑞士日内瓦经香港来到北京。那时他们作为第一批外交官,立即派到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工作。我只好在育才小学住校就读。当时我只懂英语,老师讲课听不懂,急得直哭,在老师同学的热情帮助下,才慢慢学会说中国话。1955年考入师大女附中,1961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育琦和我都是当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的同学。正当我们做毕业论文时,1966年5月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原毕业分配方案取消,全校开始停课闹革命。这时我和育琦不期而遇,有了充分交流思想观点的机会。我们对形势、今后的分配及各自的家庭等,都进行了坦率、真诚的交流。彼此发现,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和认知,只是两个人的家庭、成长经历有较大差别。


我的公公,一个朴实的农村供销社人员

育琦出生在胶东半岛莱州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庭生活困难,在校享受助学金,家里一年才给他十元钱。他的床单是用几个旧面袋缝制的,总穿一双旧布底鞋和中式对襟衣服,一看就是典型的农村青年。他给我的印象是待人诚恳、朴实无华,办事认真,我们曾在一起搞过宣传工作,那时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每当提起他的家庭,他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成长中许多感人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给我留下印象最深、最使我感动的就是他的母亲。在解放初期,这个坚强的母亲为了支持父亲去供销社工作,毅然挑起了家庭重担,为了养活七口之家,拼命地干活。一个小脚女人推着独轮车爬坡、过河在全村是独一份,十里八乡远近闻名。闹春荒和困难时期没有粮食,她就挖野菜,爬树摘叶,给老人和孩子充饥。
          


1950
年桃李在瑞士

老娘自己不识字,却决心让儿女们都上学,她省吃俭用,白天下地,晚上弹棉花,为的是多挣几个工分。

1
1967年育琦与兄弟姊妹合影    

育琦说,正是母亲挑起了家庭重担,他才有机会不断地上学,直到上到大学。他印象最深的是,每次考试奶奶一定煮一个鸡蛋,他考初中时,在全县考了第一名,但他说,那是奶奶和母亲的功劳。

1965年全家138
1965年桃李全家合影               

他的母亲虽然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通情达理,非常要强。不仅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缝补浆洗样样周全,让每个孩子都穿戴整洁。

不论多困难,过年也要给孩子们穿上新衣裳、新鞋子。她常常大年三十不睡觉,连夜缝衣做鞋。一个老一辈农村女强人的形象,就这样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从这个母亲身上,我真正领会到人穷志不短,穷则思变的深刻含意。从对他的家庭、成长过程的了解,我感到育琦之所以人品好、学习刻苦、有才华,正是因为他经受过艰苦磨练,才真正懂得珍惜美好生活。我愿意抛弃“门当户对”的世俗,与他结伴而行。

我把我的选择告诉了母亲,妈妈当时是外交学院的英语教授,她心底善良,从小也是在艰苦环境中长大。在她心目中,人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她是共产党员,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她豪不犹豫的明确表态:“只要人好,你们志同道合就行。”她还强调说:“你不了解农村,就不了解中国。你从国外回来就在北京住校,后来又去天津上大学,与社会脱离时间太长,对国家的历史和国情一无所知。”我这时才晃然大悟,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弱点是什么,同时也意识到母亲是从根本上支持我的婚姻。我深深地感到,我把自己一生托付给育琦是值得的。

1968年学校开始分配,我们俩经过努力都分配到了石家庄市。但是报到遇到了很多麻烦,当时市分配小组提倡哪里艰苦,到哪里去。按分配方案规定,育琦已在半导体厂上班一个月了,但分配小组又要将他分到山里去,后经多方疏通才终于留下了。

当时我们属于接受再教育的“臭老九”。我在报到时,分配小组不能专业对口,必须接收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于是我被分配到国棉一厂准备车间,当操筒挡车工,三班倒,需要走着接线头,每天相当于走四十里路。育琦在无线电二厂电镀车间当工人,各自住在厂集体宿舍,每周见一次面。

石家庄长安公园常常是我们见面聊天的地点。记得有一次,我接到妈妈的来信,告诉我:外交学院造反派说妈妈意志衰退劝其退党。当时父亲“走资派”的事尚未解决,又提出母亲的事,我心里十分忐忑不安,我把情况告诉了育琦,他非常认真的说:“不用担心,现在社会这么乱,说不定出现什么事,不管你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关系是永远不会变的!”在我困难时期,他最坚定的支持,给了我力量,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我们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育琦桃李结婚 
1969年10月我们的结婚照

1969年我们27岁了,爹和娘着急了,多次催我们回家结婚,因为按农村的习惯早该抱孙子了。谁知当育琦到厂里开证明信时,却遇到了麻烦,厂有关领导和军代表,已经了解到我的父母正在接受审查,让育琦慎重考虑,不要因为这们亲事影响了自己及子女的前途。育琦说:“谢谢,个人和家庭是两回事,自己已经考虑成熟,不会有新的选择,并表示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这辈子非毕桃李不娶” 。经过多次交涉,他的决心打动了厂领导,终于开出了介绍信。

(二)

1969年10月1日,我们在爹娘的催促下,回山东莱州结婚。记得9月30日,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经青岛乘汽车奔向莱州。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胶东半岛,沿途正在收获的一片片玉米,“人”字形屋顶冒出的缕缕炊烟,田间运送庄稼的小推车等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我感到格外新鲜。我的心情既兴奋,又有点忐忑不安。 我因父母的“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特嫌”等莫虚有的罪名,使我背上了政治包袱,心情有时感到压抑和沉重,还不知回到农村老家究竟会怎么样?育琦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他让我乐一乐,并说:“一切都会很好的。”他那耐心和兴奋劲,驱散了罩在我心头的乌云。

按农村的习惯,长子结婚是家里的大事,爹和娘为我们的婚事做了充分的准备,全家都热盼着我们回去,希望看看城里长大的高干子弟、大学生媳妇是什么样的。我和育琦刚迈进家门,爹娘和弟弟妹妹们就热情地迎了出来,我根据育琦的介绍,大声地称呼着:“爹,娘,二弟,三弟,三妹”,他们瞅着我直笑。娘更是喜笑颜开地把我们带进早已布置好的新房。醒目的大红喜字贴在正当中,大红的门帘和窗帘,把房间照得红彤彤的。整洁的火炕上摆放着被阁,迎面的书桌上古朴的大闹钟,发出嘀嘀嗒嗒的节奏声。山东流行的古式立柜,使房间充满古色古香的气息。据说这些都是当初娘的嫁妆。炕上的大花双人被和新床单,把整个屋子衬托得那样舒适和温馨。看完屋里又带我看前后院。啊,后院可真大,有许多高大的香椿树、石榴树和花椒树,还养着鸡和兔子。前院有枣树,扁豆和丝瓜都爬上了墙;牡丹花、月季花五艳六色,大朵大朵的绽开。看到这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真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愉悦感。而使我好奇的还是我们住的这个高大,敞亮而结实的砖瓦房,屋檐上还有花纹。爹告诉我:“这是大地主家的房产,房梁檩条都是好木头的,十分结实,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土改时分给咱们家的。”

全家照(1969年) 
1969年10月结婚后全家照

娘用莱州话一口一个“桃李”亲切地叫着我,不停地介绍家里家外的事,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事情都讲给我听,尽快让我了解和熟悉一切,看得出她是发自内心的兴奋。尽管爹娘都知道我父母正在接受审查,但他们根本不理会这些,他们看中的是我这个儿媳妇,见到亲友就说:“儿媳妇的爹娘都是教授,正经人家。”

第一天我就吃上了家乡的饭菜,点着红点的大白馒头、鱼虾和山东的小炒菜,摆满了八仙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娘那种盛情让我很不好意思,她边给我夹菜边说:“快叨,快叨呀。”

我来到莱州的第一天,浓浓的亲情就把我带入到没有忧愁的欢乐世界。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和亲切。晚上睡在铺着厚厚褥子的大土炕上,心里是那样的踏实。就这样,我和婆婆的缘分从见面第一天就开始了。

第二天家里操办婚礼,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十二桌酒席摆满了自家和邻居的院子,还专门请来了厨师和迎客张罗事的帮手,热闹非凡。虽然我听不太懂莱州方言,但山东人的大气,豪爽和热情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更加爱上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我从没见过这种场面,人生地不熟,只能跟在娘的身旁,听她的安排,学着她的称呼:“四姑奶奶好”,“大姑好” ,“二姐好”……迎接着每位来客。来的亲朋好友,对我的身世早有所闻,都以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并主动打招呼,想解读一下这个北京来的特殊新媳妇。在相互敬酒的欢笑声中,有人提议让我表演节目,他们是想在我推辞的时候开始闹媳妇。可万没想到,我二话没说,高兴的走到一块空地上跳起了新疆舞,跳得轻松快乐,赢得大家的喝彩声和掌声。他们称赞我性格开朗大方,没有大家闺秀的扭囁劲,农村传统的闹媳妇节目也就自然没有搞起来。后来,育琦的二弟还记忆犹新地说:“当时你一跳舞就把大家震住了,媳妇都没闹成,你真行!”通过一天的婚礼,全家人加深了对我的了解。“育琦娶了个好媳妇”,很快在亲友中传开了。从那以后我与胶东半岛这个海边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娘非常热爱生活,富有多种爱好和情趣,她勤快了一辈子,能干了一生。爹说过“您娘自从进了王家门,可以说做尽了营生。”的确,娘干净,利索,非常要好,用自己的双手把这个家整理得井井有条。她住在哪里,那里就窗明地净,一尘不染,直到老年,驼着背、弯了腰还是坚持天天打扫院子。

怀抱满月的孙女(1970年)_副本
1970年晖晖与奶奶合影

我虽然有西式生活的烙印和长期大城市的生活经历,但丝毫没有影响我接受胶东的文化习俗。在开始接受胶东生活方式时,总是在好奇的体验着,可后来就逐渐入乡随俗了,成为我们家庭生活方式的主基调。记得有一年回家过春节,天气很冷,但准备过年的气氛很浓。娘这一辈子很要好,日子再难,过年也要给每个孩子换上新装,年轻时候她常常年三十整夜的忙。


1972年与育琦的大妹和小妹合影

辞灶那天要扫房、刷房、大扫除,还要提前杀鸡、煎鱼、炖肉、煎豆腐及做各种美味小菜,采用木制的模型做出金鱼、福寿、元宝等各种花样的白面饽饽,再点上红色显得格外神奇。年三十家家贴对联、窗花、剪纸;中午全家吃一顿丰盛的大餐;下午包饺子,娘负责拌饺子馅,调出的馅香气扑鼻,最有意思的是饺子里还要包上钱币、花生、年糕、红枣和糖块等,看谁的运气好。

点击看《我的胶东情缘(二)》

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

mainbuilding

193

campus

1敬请大家一起呼吁:祖国文明建设应从央视和国营媒体禁刊酒类广告做起。酒,从精神到肉体已经伤害了无数国人!
-《海外南开人网》敬启

starAlcohol and Aging 酒精与衰老(英/中)

starHow Alcohol Affects Your Body 酒精如何伤害你的身体 (英/中)

8

南开校友及海内外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newyearwish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7/26/2022 |
©2008-2022 NANKAIOVERSEAS, NONPROFIT WEBSITE | POWERED BY BLUEHOST.COM